家住市南區的李璐,本科留學
英國威爾士卡迪夫大學,本碩讀完外加工作一年,在英國呆了7個年頭。英國空氣好、國民素質高、生活輕松自由,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小窩”,身在國外的她還是常想念青島的辣炒蛤蜊。不過國外的生活也有精彩的部分,這期李璐將跟大家分享英國留學生活和感受。
餐桌擺滿調料瓶,咸淡自己調 剛到英國的李璐,住在寄宿家庭中。她對在英國吃的第一餐記憶猶新,“是一盤意大利面 ,需要自己放鹽。”李璐說 。之后她慢慢發現,這是英國飲食的一個習慣,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餐館,餐桌上通常都擺著各種調料瓶,咸淡口味自己調。
“國外飯菜口味比較淡,害得我每次回青島都覺得家里的菜咸。”李璐笑笑。除了咸淡之外,口味也比較輕一些。
海外這么多年,除了家人之外,李璐最想的便是家鄉的飯菜,想炒蛤蜊,想各種小吃。她告訴記者,英國沒有蛤蜊,有的是海虹、海蠣子之類的。青啤在超市里倒是能買的到,但價格還是比較貴的,包裝是那種最古老的小瓶包裝,一瓶折合人民幣得二三十元。
很多人說英國的物價比較貴,但在李璐看來,跟國內的物價水平比起來,英國的物價還比較合理。
她介紹說,英國允許留學生一個周打工20小時,而學生兼職的時薪通常是6.75英鎊,若一周打工20小時的話,便可以賺到100多英鎊。“一天10英鎊作為餐費綽綽有余。”為什么這么說 ,李璐舉了個例子。超市里一根黃瓜在0.5英鎊左右,一盒12個裝的雞蛋兩三英鎊,一個三明治最貴的是3英鎊。“在超市里花20英鎊,可以拎著兩大袋東西出來,吃上近一周。”李璐說。
學生還有獨特的福利,就是幾乎買任何東西都可以打折,買衣服、出去旅游、坐車等,對學生都有特定的優惠價格。而做兼職,不僅僅是留學生的專利。很多英國學生從16歲開始就做兼職賺錢。
“中國留學生到英國,一定要學會表達。”提起這方面 ,李璐顯得非常激動。在中國,孩子們從小就學孔融讓梨的故事,謙讓和包容是一種美德。因此,很多中國學生到了國外之后都是能忍則忍,把委屈和不滿都埋在自己心里,認為這是一種包容。但英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有什么就說什么,這樣別人才能明白你的想法和立場,憋在肚里不說出來經常會讓別人以為你接受或者贊同。這兩者的差異,讓很多到英國留學的中國人經常感到不適應,融入不了英國的生活。
“有的時候我們太愛面子,或者太怕說錯話了。但在國外,一定要有勇氣說‘No’,這樣別人才能明白你的意思。”李璐建議,入鄉隨俗,留學在外的學生也需要做到這一點。
無條件為救護車消防車讓路 “在英國,盡量不要打出租車,太貴。”李璐剛到英國時,路不是很熟悉,為圖便捷打出租,結果出租車計價器上的數字跳得人出了一身冷汗 。李璐打比方來講,國內步行不到20分鐘的路程,在國內打出租車可能起步價或者多一兩元就到了,但在英國就需要50元。原因是英國的路也不寬,紅燈太多,出租車是根據時間和路程共同收費。坐車的時候你就看著計價器數字不停地在跳,“很嚇人。”李璐調侃說。
都說英國人很紳士,李璐也說:“確實是名不虛傳。”一方面體現在語言上 。清早起來跑步,遇到周邊的人,都會主動笑笑 ,打招呼。碰到了人,“對不起”是一定要說的。在所有的場合,基本都是女士優先。
李璐說自己在英國呆久了,偶爾回來探親,在很多方面有的時候沒法適應。比如大型超市門口,夏天都會掛上寬塑料門簾。國內人通常是前頭走了,后頭不管塑料門簾是否打到人。但英國人在放門簾的時候都會回頭看看是否有人,若有人的話甚至是撐著門簾,讓后面的人過。“我在國內超市充當了好幾次門童。”李璐無奈地笑笑說 ,她在那邊撐著門簾,后面的人都是一窩蜂地往外鉆。
而英國人的紳士風度也體現在事情的輕重緩急上。比如,只要聽到有救護車或者消防車的聲音,路上的車輛都是無條件地靠邊開,中間會讓出一條路。有時遇到緊急情況,前方有司機主動下車,指揮疏導后面的車輛,最后大家順暢通行。
記者 孫曉琳 見習記者 杜少龍 圖由李璐提供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