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玉勝 北京一栗子店老板張先生,因栗子質量不好,心存愧疚,寫了一封200余字的“罪己書”。“罪己書”被網友轉發到網上,短短一天轉發量超過一萬。 商家因商品質量問題而主動向消費者責己道歉,著實讓人耳目一新。盡管輿論不乏純屬“炒作”的質疑之聲,但轉發過萬的現實和“業界良心”的感慨道出了人們的肯定心聲和由衷期許。我們更應從正面的角度和善意的心態解讀其正能量意義,畢竟張先生以自己的言行顛覆了“王婆賣瓜”和“無商不奸”的經營舊習。
相信“罪己書”的言為心聲,并非自我掩飾的故作姿態。更何況其并沒有將壞貨的責任推給“欺我之人”的供貨商,而是將其歸咎于“我無自知之明,亦無知人之智”。這種嚴于律己的胸懷如何不令人欽佩?更難能可貴的是,張先生的認錯罪己不是流于口頭,亦或是搞“下不為例”,而是實實在在地關門歇業,再尋貨源,并表示“不得好栗,誓不開業”。這種有錯必糾、有諾必踐、立行立改的務實作風,豈不令人肅然起敬、嘆為觀止?也無疑會讓那些油嘴滑舌、言行不一的奸商們相形見絀。張先生一番“亦知愛財有道”、“亦知忠厚處世”、“不敢奢求欺人以牟利”的內心道白,道出誠信經營、公平交易的為商道德和業界良心。
一份“罪己書”,傳播正能量。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少不了政府部門的務實監管和廣大消費者的有效監督,又何嘗不需要從業商家的嚴以律己和良心發現?如果把張先生的“罪己書”視為炒作,那么這種彰顯“業界良心”、敢于自爆家丑的警醒與宣示豈不越多越好?判斷“良知”與“炒作”的依據,不是聽他說什么,而是看他干什么,只要誠信守法、貨真價實,由“罪己書”的炒作效應帶來商界道德回歸,并進而取得炒栗子熱銷的經營業績,豈不實現多贏 、皆大歡喜?(作者系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