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母親河”
大沽河經過3年治理獲得新生,如何讓整個流域永葆青春成為重大課題。生態治河、突出景觀、治理中突出打造數字化大沽河是本次治理的三大亮點,而
數字大沽河建設工程規劃出爐,對形成治理大沽河長效機制十分關鍵。7月6日,記者從市規劃局了解到,數字大沽河建設工程占地面積達91畝,擬建建筑面積規模約6250平方米,工期為24個月。
占地91畝兩年建成 “在大沽河治理取得階段性成績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化、系統化、程序化管理,讓這項惠民工程對兩岸百姓和全市市民發揮長期正效應,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青島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揮部副總指揮李華貴說。
7月6日,市規劃局對數字大沽河建設工程規劃方案進行了公示,建設內容包括信息采集系統、通信與計算機網絡、數據中心、重點應用系統以及指揮調度中心,建成后將成為大沽河的“大腦”。
規劃方案顯示,數字大沽河建設工程的組織論證單位為市大沽河管理局,建設位置為紅島經濟區大沽河東岸,正陽西路北側,南鄰下疃村。項目占地面積約91畝,擬建建筑面積規模約6250平方米。項目建設單位為市大沽河管理局,工期為24個月,是大沽河治理工程配套項目。通過數字大沽河的建設,將極大改變目前大沽河信息采集站點不足、測洪設施落后、自動化程度偏低的局面,提高洪水預報水平,建立完善的防汛指揮信息系統。
有效減輕防汛壓力 大沽河經過多年治理,河道防洪標準由不足10年一遇,目前基本達到20年一遇,部分河段達到50年一遇。據大沽河管理處副處長張言林介紹,目前防汛管理還是“老一套”,只在流域5個重點大壩分別設置了監控,缺乏統一調度,而數字大沽河建成后,可以實現科學化、自動化,可以實現管理水平升級,有效減輕防汛壓力。“投入的人力減少了,效率卻會更高,治理效果也會更好。”張言林說。
據了解,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揮部將在指揮調度中心實時查詢各采集點雨量、流量、水文信息,并通過視頻查看現場情況。“數字大沽河建設過程中,不僅在大壩上設置監控,還在重點河段進行24小時監控,需要采取措施時,通過指揮中心對攔河壩水位進行調節,可以有效疏導洪水。”張言林介紹說,通過及時的生態預警和水資源調度,可以保證流域的防洪、排洪能力。
“大沽河治理工程取得廣大市民的認可和不錯的反響,現在如何運營管理是重大課題,數字大沽河工程是市領導非常重視的,希望通過這個工程取得更大的效益。”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揮部副總指揮李華貴說。
及時發現污染進行清掃 “不僅對防洪有積極意義,數字大沽河工程對監控水質也會產生重大作用。”張言林說,數字化平臺還對水文、水資源 、水環境等資料進行監控,可以及時發現污染,“通過治理水質明顯變好了,以后會監控和減少排污,水質將會越來越好。”
大沽河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數字大沽河建設工程對形成長效機制十分關鍵。治理過程中突出環境景觀,帶動旅游也是惠及全市市民的題中之義,“可以通過監控畫面找出污染,派人進行日常清掃,維護美好環境。”張言林表示,治理大沽河工作還在繼續,在大沽河“大腦”的作用下,治理工作將迎來升級版。
“河流數字化管理從全國來講,都算是一個新的課題,即使在長江、黃河等流域,都沒有可供借鑒的成功案例。大沽河治理工程作為青島重點惠民工程,數字化管理方面我們也只是在探索之中。”李華貴表示。
文/圖 記者 劉樂芳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