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島經濟區大沽河畔的公共設施齊全。
大沽河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一度成為島城百姓心中的“痛”。2011年,
青島市委、市政府啟動綜合
治理工程,經3年治河,水利、交通、林業3大重點主體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100多公里的河道實現全線放水,浩大的治理工程不僅換來了大沽河“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新生,也改變了沿河80萬
居民的生活。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曾就大沽河綜合治理成效進行了入戶調查,當被問及綜合治理帶來哪些實惠時,居民齊抒胸臆:村容環境美化了、居住條件變好了、建上休閑場所了、家庭收入提高了……
沿河村莊好似歐式莊園 在大沽河膠萊流域的河西岸,有一條玉帶般的平闊公路連接河堤大道,沿大道下行,就到了膠萊鎮的南王疃村。每一條村路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道路兩側,高大的櫻花樹將鋪著花磚的人行道與公路隔離開來,花壇用白色的小柵欄圍起,頗有歐式田園的風格。
王世利是南王疃村社區辦主任,據他介紹,利用治理大沽河的機會,村里建起了社區服務中心,有綜合服務區、農機銷售維修服務區、文化活動服務區、種子銷售服務區、農資銷售服務區、醫養一體中心、農產品包裝銷售服務區和社區幼兒園等八個功能區。王世利稱,社區服務中心還有遠程教育、道德講堂、巾幗農業培訓學校、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健身室及兒童舞蹈培訓室等場所。王世利的話里有掩藏不住的自豪,他說,以前村里的垃圾、污水是大問題,3年“治河”期間,基于對鄉村生態的保護,鎮上在村里建起了高標準的污水處理管網和凈化設施。王世利特地帶記者來到村東側的一片月季園,園對過有幾排顯眼的太陽板,這就是南王疃村的地埋式太陽能發電污水處理場,“日處理能力500噸,整個污水處理系統采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供微動力循環,尾水經過紫外線消毒后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惠及周邊群眾2300余戶,7900余人。”
水電暖全有,村鎮變小城 南村鎮位于大沽河平度段,3年前站在河堤上看南村,只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如今再看,已經蓋起了氣派的家電工業園區,商住區的居民樓也陸續拔地而起。南村鎮相關負責人尚堯文介紹,南村鎮在3年內,規劃出了一個主城區、三個中心社區、11個基層社區,共計22個新型農村社區,沿大沽河規劃建設了7個社區。
“目前已經啟動了兩個社區建設,其中大西頭社區一期已經投入使用,北村社區還在建設。”尚堯文稱,一期工程占地100畝,投資約為1.7億元,包括24座安置樓和一座社區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到現在已開工建設18個樓座,其中有4個安置樓主體竣工。
記者了解到,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南村鎮的城鎮建設全部按照城市建設標準施行,到2016年計劃投資310億元用于小城市綜合開發建設,其中基礎設施配套類投資約23.3億元、公共服務設施類投資約30.7億元、綜合開發類投資約256億元。2014年至2016年期間,南村鎮還將由政府、企業共同投資20億元,用于完善水、路、電、暖等基礎配套;投資30億元實施平度一中分校、綜合醫院擴建、體育中心等公共服務項目。據尚堯文透露,光今年的投資就達到4.2億元,“全部用于供熱、電力、污水處理、消防站等11項基礎配套工程。”現在的南村鎮已經初具小城市的雛形。
沿大沽河堤頂路行至即墨河段,具有“亞洲第一閘壩”之稱的九孔弧鏡閘讓即墨移風店一舉聞名,但最讓移風店居民開心的,還是新建的“移風店休閑廣場”。自從建了這個休閑廣場,吃完晚飯到廣場跳個廣場舞、打個夠級已經成了周邊居民的生活樂趣。
靠高端現代農業致富 大沽河沿途,打造高端、名牌、精品農業,釋放現代農業活力,是提高百姓收入的直接手段。“大沽河綜合治理工程的水利、交通、林業等方方面面都對農業發展有極大促進。比如水利,全河蓄水量增加了一倍,農業灌溉有了改善,種植條件好了,作物質量也提升。再有交通,村鎮之間四通八達,出行距離縮短了,相互間的農業合作、物流、技術交流得到推動,生態環境一好,還吸引來了很多大商戶、投資客。”萊西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揮部副指揮張言偉接受記者采訪時有感而發,萊西市先后建立了20多個蔬果產業區,其中,把東莊頭從一個蔬菜批發地,打造成了一個蔬菜果品物流港,預計一年的交易額可以達到300億元。
南村也是農業重地,有各類大棚蔬菜1萬余畝。有蔬菜、食品加工、高端養殖企業100余家。南村鎮還投資4000多萬元建了專業的南村蔬菜批發市場,蔬菜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及韓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
“高端農業直接改變了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即墨大沽河治理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魯善海分析道,以前農民是在各自的農田里勞作,自產自銷,而現代化高端農業是園區模式,農民把土地租賃給農業園區,每年拿土地租金。“把土地租出去后,農民也可以到農業園、工業園打工,拿工錢。”魯善海說,大沽河治理前,土地租賃費每畝只有800元,現在每畝租金漲到了3000元~4000元,入園勞力每天可領到80元的工資,雙向收入。
文/記者 王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