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
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山東省作為核心河段之一,省內文化界、旅游界無不額手稱慶:“這是盼了好多年的事情!”
入遺的文化、精神價值自不必說,單從旅游角度講,申遺成功蘊含著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這方面有太多成功的范例:杭州西湖入遺后,次年,旅游總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平遙古城申遺成功后,門票年收入從18萬元躍升至500萬元;河北承德金山嶺長城由于名列世界遺產由不為人知到聲名遠揚,年旅游收入350萬元……
因此,對發展旅游來說,入遺所形成的機遇是顯而易見的,一個旅游目的地被冠以“世遺”標簽,其效果甚至可與一個景區晉級“5A”比肩,隨之而來將是知名度和人氣的巨大提升。不僅如此,各種資金籌集、產業項目的撥付和引入往往也會容易很多。
雖然入遺能對旅游業帶來不菲回報,但是,與旅游目的地打造國家5A景區不一樣,“促進旅游發展”只是入遺的一種附帶效應。
看看“世遺”產生的初衷就能知道: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壩,此舉會淹沒尼羅河谷里的珍貴古跡,事件引發爭議。受此引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倡導和締結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并形成世界遺產名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