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著小桶到海邊挖蛤蜊,對青島人來說并不陌生。用毛筆釣"海蜂子"(學名
螻蛄蝦),在"
老青島"看來更有樂趣。今年以來,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海蜂子"又重新回到了市場和酒店的飯桌上,勾起不少青島人的回憶。看到市場生意不錯,膠州灣附近的村民也在閑暇時到海邊挖起了"海蜂子",一天的收入能超百元。?
酒店收購一斤20元
最近幾天,在開發區海邊灘涂上,總能看到不少村民趁著退潮,趕海挖"海蜂子"賣錢。當地村民蘇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每天能挖五六斤"海蜂子",賣給附近酒店,每斤20元,一天可以收入100多元錢。浙江路上一家酒店的老板告訴記者,每年春初、秋末兩季才會有這種蝦,有不少客人都喜歡點這道菜,"一盤十幾塊錢,不用怎么刻意加工,就沖著它的鮮味兒來的,別的地方很難吃到。 "
記者看到,這種"海蜂子"外形很像咱們常吃的蝦虎,不過兩只螯比蝦虎的還要大一些,身體顏色發青。開發區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楊同玉介紹,"海蜂子"是開發區當地的叫法,其學名為"螻蛄蝦",穴居于淺海及海灣低潮線附近的泥沙中,春天是最肥的,已經很多年沒看到了。
味道鮮美殼多肉少
"螻蛄蝦這東西,過去我們年輕的時候經常吃。漁民打魚的時候經常帶上來,因為不值錢,一般都做成蝦醬。 "家住市北區人民路的郭女士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遇到退潮的時候,她和鄰居們經常到青島發電廠附近的海邊灘涂上釣蝦虎和螻蛄蝦。"一般是用毛筆,把帶毛的那一頭,慢慢往洞里面插。螻蛄蝦不喜歡毛茸茸的感覺,當毛觸碰到它時,它就會伸出兩只大螯,緊緊鉗住木棍,不停地往外推頂,企圖把帶毛的木棍推到洞外面。當看到螻蛄蝦一露頭,就得眼疾手快,連螻蛄蝦和木棍,一下全給拽上來。回家一般直接煮熟了吃,味道挺鮮的,不過殼多肉少,比起蝦虎來差了一些。 "
下品螻蛄蝦身價漲
"這東西好多年都不怎么見了,現在又大量出現,是個好事兒。 "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研究員李成林介紹,在青島,螻蛄蝦的主產地是膠州灣及其周邊地區,紅島、河套、紅石崖等地比較多。過去,螻蛄蝦在海鮮中為下品,人們吃得比較少,多作為釣魚用的餌料。因為不受重視,所以沒有人養殖,野生的也形不成規模產量。
李成林表示,最近這些年,由于海水受到污染,城市附近的水域,很少見到螻蛄蝦了。不過,因為近年來近海漁業資源日漸匱乏,海捕蝦逐年減少,和蝦虎一樣,這種其貌不揚的螻蛄蝦也翻身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畢竟都是野生海捕的,這種以前不是主流的海貨,如今身價也越來越高了。 "李成林說。(記者 趙杰 馬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