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個細工慢活,要一天天蓋,一天天賣,品出房子的好壞,也要一天天來。
前兩天,和一些媒體朋友聊起樓市的新一年,我還是挺樂觀的。回暖是肯定的,道理也簡單,沒有其他更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中產攢在兜里的錢往哪里放?剛需戰戰兢兢兩三年,看到調控穩定了樓市的大局,哪還有心情再等上兩三年。房價會有所上漲,可以說是“相對的增長和絕對的靜止”。畢竟總的經濟形勢和構成房屋商品的各種元素勢必會導致一定的漲幅,但幅度不一定會太大,在某些區域,供與求的關系也會有所改變。有朋友可能會提到限購令,就目前來說,限購令仍沒有全覆蓋,某些正常的升值判斷和保值
需求,也需要一定空間來釋放。在此還要提提有關部門強調調控的差別化,這可能會讓剛需的陣營擴大,首套房是剛需,改善型購房是不是剛需,至少從我們的角度看,這種需求也是再正常不過了。相信有關于這部分的需求利好政策,也會在適當時間出臺。
其實對于調控,我覺得不管是購房自住者、投資者還是開發商,都應該給予善意的理解,畢竟住宅還是要承擔很大的民生效益的。真正理性的做法,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剩下的交給市場。其實住宅本身并非房子的全部,樓市還有非住宅的一部分構成,在住宅市場被調控的時候,靜下心來在房子的“另一半”上動動腦筋,其實是大有可為的。
這些年來,商用地產的形式也可謂越來越包羅萬象。商鋪、寫字樓、SHOPPINGMALL啥的無不在印證著市場和開發者的成熟與進步,其他的如養老地產、旅游地產、健康地產,則更加朝陽、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這些商用地產新形式也對應上了人們更高的物質需求,值得我們的同行去仔細研究,從中挖掘企業發展的新前途。有人曾斷言,未來將是商用地產的黃金十年,對此我沒有一絲懷疑,住宅調控實際上幫助商用地產實現了投資需求的轉移,城鎮化戰略更需要商用地產來滿足商業需求,經濟發展的大背景和提高居民收入的戰略任務,也會為商用地產帶來數不清的消費者,關注房子“這一半”,從消費者的需求做文章,才能成為未來樓市的新贏家。
孔令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曹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