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晏揚 政府表態,不信;專家解釋,不信;媒體報道,還是不信。目前,社會公信力下降導致的信任危機 ,以政府、專家及媒體最為嚴重,這些曾經的“權威聲音”如今讓許多民眾將信將疑,在一系列熱點事件中,老百姓成了“老不信”。(9月8日《人民日報》)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不信任,老百姓成“老不信”的根源在于一些政府部門、專家、媒體“做得不夠好”,讓人們沒法相信,不得不疑慮滿腹。實際上,除了政府部門、專家和媒體,當今中國恐怕很難找到哪個行業、職業、群體為全社會所充分信任,商家 、醫生、教師、慈善組織、行業協會,無不處于信任危機的漩渦之中。
信任危機的危害無處不在:它會導致政令不通,政策的執行力大打折扣;它會抬高經濟交往成本,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元;它會讓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感,進而缺乏安全感、責任感、道德感,社會道德底線一步步失守。當社會到處彌漫著不信任情緒,無論是不信任他人還是不被他人信任,每個人都難以獨善其身,并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但換個角度看,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并不全是壞事,在某種意義上甚至不失為一件好事。在老百姓還是“老相信”的年代,政府部門說什么就是什么,不管說得是對是錯、是真是假,老百姓從不去懷疑也不敢懷疑。在那個年代,專家就是“真理”的化身、“權威”的代名詞,教師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醫生就是“白衣天使”,慈善組織都是由一群道德高尚者管理的……可現在我們發現,政府部門也會犯錯、撒謊,專家的腦袋有時由屁股決定,教師中也有靈魂“出軌”的,醫生中也有索要紅包的……于是我們猛然醒悟,以前的“老相信”原來是一種盲信、愚信。這種建立在無知、盲目和被愚弄基礎上的信任,我們寧可不要,也堅決不要!
我們需要信任,但我們要的是建立在真實、公開基礎上的信任,討厭那種建立在“愚民”、“神化”基礎上的所謂公信力。在這個意義上,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何嘗不是體現了可貴的懷疑精神、求真精神,何嘗不是一種現代公民意識的覺醒?而眼下的信任危機,正是打破了盲信、愚信所必然出現的結果。一個盲信、愚信的“舊世界”已被砸碎,而一個“新世界”尚未建立,社會一時無所適從,人們憂心忡忡,但這是我們必須經歷的“陣痛”,不把那個“舊世界”打碎,就永遠不可能迎來“新世界”的誕生。
所以,眼下的信任危機雖然令人擔憂,但我并不認為這比以前的情況更糟糕,我們憂慮的不應該是一個“舊世界”被打碎,而是怎樣去建立一個以真實、公開為基礎的誠信“新世界”。在這方面,人們已經達成共識:需要政府帶頭作出表率,需要以民主、法治為依托,需要以尊重民眾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參與權為準繩,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