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丨馭風者“鐵豆”——勇闖F1賽道的“怪力少女”
2025年3月21日, F1中國大獎賽學院賽正式拉開戰幕,在上海國際賽車場銀灰色賽道上,一輛方程式賽車正發出轟鳴。當駕駛艙內纖瘦的身影摘下頭盔,露出一張被汗水浸透卻神采奕奕的秀美面龐時,看臺上驟然爆發的歡呼聲浪,將中國首位F1學院賽女車手師煒的人生故事推向高潮。
媒體的聚焦鏡頭前,她雙手抱臂,自信地亮相世界賽場。這位成長于內蒙古、在青島上大學,曾以雪板丈量崇山、用鏡頭記錄極限運動的博主“鐵豆”,此刻,正以每小時280公里的速度,與來自全球的頂級女性車手展開激烈角逐,在賽車運動的巔峰賽道上書寫東方女性的速度與激情……
活躍的多巴胺
3月21日,師煒出征F1學院賽的日子,賽車裝飾和賽服都是她精心設計的——青花纏枝紋在碳纖維車身上流淌出東方韻律,賽車服領口融入旗袍盤扣元素,頭盔涂裝以敦煌飛天為靈感,每一個細節都在展示中國文化的美學意蘊。
根據F1學院賽的相關安排,當天將舉行中國大獎賽的排位賽,22日和23日各舉辦一回合正賽,每回合的比賽時長約30分鐘,兩次比賽的成績將分別計算并舉辦頒獎儀式。師煒持外卡參賽(指并不參加全年所有比賽,只參加其中某一兩場比賽),成為首位踏入F1學院賽場的中國車手。
其實,很多人熟悉師煒是從抖音短視頻開始,她的網名叫“鐵豆”。點開她的社交賬戶,簡介俏皮又直白:正經的戶外時尚潮酷運動博主。展示頭像里,她扎著丸子頭,雙手托腮,看上去萌萌的。殊不知,那單純可愛的外表下卻有著驚人的爆發力。
人如其名,在“鐵豆”師煒發布的早期視頻里,她用手臂上鼓起的肱二頭肌夾碎蘋果,這一“絕技”在抖音上爆火,被網友們驚呼為“怪力少女”。而在隨后點擊量不斷攀高的視頻里,她向粉絲們展示了對力量的花式挑戰:做懸空呼啦圈,單臂懸掛喝牛奶,用兩根手指做引體向上……
投身極限運動的師煒,如今駛上了新賽道,抖音賬號也隨之轉型為賽車科普平臺。她用“豆豆賽車課堂”拆解空氣動力學,以vlog記錄女車手的訓練日常,甚至發起“萬人模擬器挑戰”活動。正如網名“鐵豆”所寓意的那樣,她希望自己結實、靈活又有趣,在追夢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身為90后,師煒出生在內蒙古包頭,父母性格都很外向,他們經常帶女兒一起進行戶外運動,打球、跑步、滑旱冰等,夏天時還會去草原騎馬。“感覺自己好像是一棵向日葵,隔幾天就得好好曬太陽、要吸收足夠的能量才能繼續生長。”師煒調侃地說。
“小時候媽媽講過的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師煒回憶,母親說自己年輕時很喜歡乒乓球,但一直不太敢去嘗試,怕打不好被人笑。直到中年,她終于鼓起勇氣學習打球,發現原來自己學得也不算晚,打得也并不差,從中獲得了很多樂趣。
“你要是不學就永遠不會,但是你學了,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母親這樣教育師煒。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師煒從小就喜歡各種戶外活動,并且很愿意去嘗試新的東西,“但凡自己能做的,我都想去試一試、學一學,慢慢地好像形成了一種習慣。”
“有一次覺得好玩兒,去做了一個基因檢測。”師煒說,拿到結果的那一刻,她會心一笑。結果顯示,她的多巴胺分泌活躍,對新奇的事物尋求更積極。“這很神奇,我的基因中自帶旺盛的好奇心。”師煒笑著說。
2014年考入大學,師煒就讀于中國海洋大學新聞學專業。大學畢業后,她進入一家事業單位做宣傳工作。別人羨慕的穩定工作,卻讓“多巴胺分泌活躍”的師煒覺得不適應。
“單位附近有攀巖館和卡丁車場地,我每天最開心的就是下班以后去玩兒,周末就去滑雪,去流汗,去大自然里放肆。”因為喜歡剪視頻,她開始通過抖音分享自己的運動時光。
“一些女生認為自己是柔弱的,對擰瓶蓋、搬東西這樣的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幫忙,但這些小事情會影響到一個人面對困難的態度。”師煒說,自己身邊有很多真實的例子,很多女生開始健身后,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運動時分泌的“快樂激素”內啡肽和多巴胺,會給人很短期的刺激,讓人每天都能因為運動取得不錯的效果。“隨著對自己身體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強,自信心也會在無形中建立,讓你覺得對生活、對人生的掌控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在持續的運動中,師煒收獲著快樂。
“為了買滑雪裝備我有一年都沒買一件新衣服。”師煒在自己的社交賬號里,分享了很多運動花費攻略——比如想體驗奧運會的經典項目冰壺,所有設備只需花30元租一套就可以;比如攀巖,如果不買鞋的話,50元錢就能玩一整天;卡丁車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貴,遇到有團購的時候,幾十元錢就可以搞定。
這些接地氣的分享為她贏得了眾多粉絲,大家組建了粉絲群一起聊天,有空還會約著一起出去玩兒。
“粉絲里有一個患抑郁癥的小伙伴,他因為睡眠很困擾,總是睡不著。他經常會找我聊天,我建議他可以試試滑雪。”幾天后,這位粉絲發來信息,說自己真的去滑雪了,不知是因為玩得開心還是累到了,當晚睡得特別踏實。
“那一刻我非常開心,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別人。”師煒覺得如果自己的運動視頻能影響別人喜歡上運動并且去享受陽光,這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那一刻,她下定決心,辭掉穩定的工作,去做一名享受陽光的極限運動博主。
夢想從寒冬起步
沒有工作、沒有存款,夢想的多巴胺也會碎成一地渣渣吧。
剛辭職時,師煒不敢告訴父母,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先要解決溫飽問題。
想到自己的滑雪技能可以勝任教練,她找朋友借了3000塊錢,跑去河北崇禮,就住在云頂滑雪場旁和別人合租了一個小屋子,開始做滑雪的教程和短視頻。
但夢想起步的那個冬天,對師煒來說異常寒冷,她只得經常靠泡面充饑。
“去買滑雪票的錢都沒有,我就去和雪場談,說我的視頻可以被很多人看到,對于滑雪場也算一種宣傳,能不能給我提供一張季卡。”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師煒激動地跳了起來。
師煒在滑雪場做“掃地僧”的日子里,有一次,遇到了一位七旬老奶奶,她從退休后才發現自己那么喜歡大山,十年時間,她都自由自在地馳騁在大山之上。
“滑雪場的人們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柴米油鹽之外,有那么多的驚奇和驚喜。”師煒說,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很多人在運動中的精彩人生給了她很大激勵,更堅定了她走下去的決心。
就這樣,師煒的工作與生活逐漸走上正軌,忙碌又豐富。她嘗試和掌握了更多的極限運動,潛水、沖浪、攀巖、卡丁車、直升機……期間,她還入選中國輕型飛機國家隊,“各種極限運動的資格認證拿到了二十多個。”師煒自豪地說。
上天入海,師煒享受著每個運動項目帶來的不同體驗,由此觸達更廣闊的天地,也讓她在短短一年間積累百萬粉絲,讓“鐵豆”這個網名在運動圈激起層層漣漪。
直至2020年,命運的拐點再次閃現。一次偶然的機會,師煒接觸到自由方程式賽車。當她第一次坐進座艙時,皮革混合汽油的氣味瞬間激活了她沉睡的賽車基因。那個小時候曾在極品飛車游戲里創造賽道紀錄的少女,立時喜歡上了這種5個G橫向加速度將身體死死釘在座椅上的奇妙感覺。
網友戲稱的“大號卡丁車”,成為她打開新世界的密鑰。
為何要折磨自己
不得不承認,玩賽車是非常燒錢的一種運動,“一個方向盤壞了要四萬三,一個排氣管要三萬……每次車損都讓我好心疼。”作為一個自己養活自己的女車手,師煒為了維持這份熱愛,骨折了也要吊著胳膊去出差,“努力工作賺錢”這件事不敢停下來。
“去年在巴黎完成奧運會的拍攝工作,我本打算買個奢侈品的包包回國,買完我就后悔了,想想這錢我都可以去買套輪胎了,就去把包退了。”師煒無奈地笑了笑。
比起其他,錢算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對于女賽車手來說,體能訓練才是艱難的磨礪。
方程式賽車,沒有剎車助力和轉向助力,每一腳剎車可能需要100到120磅的力量,每一次轉向都是與鋼鐵巨獸的角力。為此,師煒耗時兩年左右去練習腿部力量。
在一條抖音視頻里,師煒氣喘吁吁地說:“什么情況下才會在南方40℃的天氣里穿著秋衣秋褲棉襪、雙層沖鋒衣,戴著帽子圍巾,負重沖刺跑?你覺得詫異,可這是我的日常。”幾圈訓練下來,她難受得蹲在跑道旁邊嘔吐不止。
不過視頻最后,她又笑對鏡頭說:“為什么要這么折磨自己?因為不折磨就沒有好成績。為什么要有好成績?因為我想讓別的姑娘知道,我們也可以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也可以打破別人的偏見。”
當超強的體能訓練3個月后,師煒的頸圍增加了2.5厘米,“現在我甚至可以輕松背著一百多斤的男同事做深蹲了。”她調侃道。
與此同時,車內的高溫、賽場上備受考驗的心態,都是一個賽車手要面對與克服的。“在非常極限、身體極度難受的情況下,你必須在零點幾秒的時間內給出最正確的選擇和動作,否則就是各種各樣的失誤。”師煒總結道。
要成為頂級賽車手,光有體能和敏捷度還不夠,更需要有打不倒的意志。女性的心思天然要比男性細膩一些,敏感、脆弱,“因為心態的問題,我追過尾,把隊友送出過賽道,也有好幾次是哭著完成了比賽。”師煒坦陳,開始訓練時,自己簡直成了“哭包”,經常情緒崩潰。
有一回她在家鄉比賽,親戚朋友知道了都來觀看。“當時太想贏了,跑的時候發揮就很差,一直在發生失誤。”這些情緒化的反應都是一個賽車手的大忌。
教練起初還嘗試挽救師煒,后來看她狀態調整不過來,就改變策略,在對講機里開始對她冷嘲熱諷,出現失誤時就陰陽怪氣地說:“開得真棒,你開得太好了,就這么開。”這些話經常又引發師煒的號啕大哭。
事后教練告訴她,這是激將法。“情緒、心態對于一個賽車手而言太重要了。賽車就是一個杜絕貪婪的運動,你越想要,就會越沒有,不管你平時技術訓練得如何。”
極限運動難免遭遇危險,賽車更是如此。2022年7月份,在一次比賽中發生了多車連撞事故,師煒的賽車被撞出了賽道,人也被卡在座椅之中動彈不得。
“我最初只覺得肩膀和脖子劇烈疼痛,在等待賽道的專業破拆團隊救援時,感覺慢慢變得呼吸困難,想要使勁睜開眼睛,卻發現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看不見。”等再次醒過來的時候,師煒發現自己已經躺在救護車上了,“當時第一感覺是很害怕,害怕自己會不會癱瘓。”
還好檢查后發現,是肩胛骨骨折,碎了三小塊。但師煒不敢有半點松懈,訓練的日子爭分奪秒,“在醫院養傷我也要健身。”
師煒表現得很堅強,她的家人卻很擔心,“又受傷,又很花錢,為什么一定要堅持?”家人都勸她放棄。
“想做的事情我不想留遺憾。”師煒這樣堅定地說,她曾經看過一份調查,采訪幾百個年邁的老人,問他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大部分人的答案不是后悔去做了什么,而是后悔沒去做什么,“在人生的最后關頭,大部分人恐懼的不是死亡降臨,而是自己從沒有真正活過。”
百煉成鋼,所有的汗水和淚水終究值得。
2024年,師煒在工作之余完成了十幾場比賽,成為首位在中國F4方程式大賽獲得組別冠軍的女車手,也是中國第一個站上F4領獎臺的女性。
女性也可以有力量
此次2025賽季F1學院中國站,師煒特別選擇了中國首位F1車手周冠宇使用過的車號“24”,她說:“希望通過這個車號完成一種力量的傳承。”
在3月初結束的F1學院賽測試中,師煒首次與自己的座駕親密接觸。“三天測試的總里程達到997公里,這個數據超出我和團隊的預期了。”師煒透露,盡管此前進行了較高強度的訓練備戰,但體能一直是她較為擔心的方面,團隊的康復師也為她捏了一把汗,好在最終經受住了考驗。
“測試的時候有很多次都感到筋疲力盡,連方向盤都快打不動了,但我總是告訴自己要堅持一下,最后收獲了很多經驗,戰勝了自己。”師煒說,等完成測試,休息吃飯時,她甚至連筷子都快拿不起來了,經康復師測算三天消耗了一萬多大卡的熱量。不愧是大家的“鐵豆”,她有了更多信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是能夠完成F1學院賽的,這讓整個團隊的士氣都很受鼓舞。
賽前集訓的兩個月里,體能、康復、心態調節、賽道訓練、模擬器訓練等排滿每天的時間表。為了節省時間,她就住在場地旁邊的臨時房車里,幾乎一睜眼便投入訓練。每一次的努力,只為在賽場上突破0.1秒的極限。
對中國女性而言,賽車無疑是一項極其小眾和特殊的運動。但在賽車場磨煉的這幾年,師煒敏銳地注意到了女車手群體的擴大以及行業的變化。
“早年大家對女車手還有一些偏見,覺得你怎么能開?包括賽車裝備也少有針對女性的設計。”剛參加這項運動時,師煒經常買不到適合的裝備,只能定制。比如剎車踏板,它是按照男性的平均鞋碼——41、42甚至是43碼設計的,但師煒穿36碼鞋,踩上去只能夠到一半,剎車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2024年的一次比賽中,當她提出有關踏板設計的問題后,工程師連夜和海外的廠商溝通開會,幫助她一起解決問題,“我很感動他們愿意改變賽車的設計,尤其是從女性的角度來設計,推出更多適合她們的配置。”師煒笑著說。
當V6引擎的轟鳴即將響徹浦江兩岸,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首位F1學院賽外卡女車手的颯爽英姿,更是一個關于突破、勇氣與超越的現代寓言——
2025年3月22日,F1學院賽第一輪正賽,師煒因失誤遺憾退賽。不過,對于激烈的F1賽事來說,任何意外都不會輕易就擊退車手。
3月23日,第二輪正賽開賽后不久,有三位車手因為碰撞等原因相繼退賽。但師煒沒有受到賽場事故的影響,她頂住了壓力,穩扎穩打。
當天中午,2025年F1學院賽第二輪正賽完賽。“鐵豆”師煒最終以第十四位的成績完賽,創造個人賽車生涯的歷史!
從雪場到賽道,從網絡博主到職業車手,師煒用十年光陰證明:極限運動從不是冒險,而是智者的挑戰自我。正如她在賽前發布會上所言:“我愿做那顆火種,點燃更多女孩的速度夢想。當她們在賽道上超越我時,才是中國賽車真正的勝利。”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高芳 圖片/受訪者提供)
- 來青島中云學校,實現你的本科夢 夏季高考競爭太激烈本科率低?切換職教高考賽道圓夢本科!
- 不同賽道 同樣精彩 青島電子學校堅持全面育人,學生升學有路、就業有門
- 閃電評論丨讓山東獨角獸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 跑出加速度
- 第十七季搜狐新聞馬拉松威海開跑 黃圣依、趙雅芝、孟美岐挑戰“海景賽道天花板”
- 新聞周刊丨馭風者“鐵豆”——勇闖F1賽道的“怪力少女”
- 人形機器人來巡邏了,F1中國大獎賽的安保也有看點
- 天上飛著無人機,地上跑著機器人——山東高密:競逐產業新賽道,打造經濟新引擎
- 稅潤“田野說”,平度市稅務局助企搶跑“春耕賽道”
- 您不知道的創新冠軍|優寶特: “競速”機器人賽道
- 奮進的春天|傳統產業競逐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