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國設計大咖齊聚青島 共話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創新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通訊員 鄧旺強
軌道交通因工業設計更美好。
7月11日至12日,全球軌道交通工業設計領域的國際盛會——2024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國際研討會在青島舉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意大利、土耳其、泰國、韓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余名頂尖專家學者、設計師齊聚中車,共話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創新。
本屆研討會在中國鐵道學會、中國中車集團的指導下,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與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主辦,攜手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高速磁浮運載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鐵道學會軌道交通裝備分會等單位共同發起,規模達歷屆之最。
研討會聚焦“創新、設計、突破”,圍繞“面向生命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交通系統”主題,從數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綠色發展等方面,深入探討軌道車輛工業設計的新趨勢和發展新機遇。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總經理馬利軍致歡迎詞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軍致辭
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鳴凱致辭
世界設計組織(WDO)參議員布蘭登·基恩致辭
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建剛致辭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徐磊,主持開幕儀式
工業設計是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和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對產品的功能、結構、形態及包裝等進行整合優化的創新活動。它是工業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品牌價值、用戶體驗的關鍵手段,是賦能制造產業創新升級、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作為全球軌道交通工業設計領域的國際性學術盛會,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國際研討會旨在為全球學術界、工業界搭建國際交流共享的聚智平臺,打造工業設計領域國際“朋友圈”,為全球軌道交通的創新發展貢獻設計力量、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國際頂級大咖共繪“設計盛宴”
此次大會期間,共舉辦35場主題報告。
來自國內外的30多位頂尖專家學者、設計大咖做主題報告,共同研討全球軌道車輛工業設計的新潮流新趨勢,碰撞新思想新理念,分享新設計、新作品、新方案,帶來了一場頂級學術盛宴。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作題為《機電產品正向設計與創新設計: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的主旨報告。
譚建榮表示,工業設計是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
一代產品、一代工藝、一代工裝、一代設計。他深入剖析了當今機電產品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前沿、市場需求對設計的新要求,系統闡述了創新設計的十大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深入開展正向設計和創新設計,才能掌握一代核心技術,實現真正的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兼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柳冠中以《設計的邏輯——詮釋“中國方案”》為題,展開主題報告。
柳冠中認為,工業設計的根本目的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即創造性地解決今天的問題和提出未來的愿景。設計行業應基于真正的中國傳統“精神”與“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邏輯,走出一條“中國道路”,建立起解決問題的“中國方案”。
設計要看到這個世界真正的需求,從而定義需求、引領需求、創造需求。“提倡使用、不鼓勵占有”,工業設計要為社會創造出合理的、健康的、公平的、分享的綠色生存方式。
“藝術家見自己、科學家見天地、工程師見效率、設計師見眾生。”——柳冠中
同濟大學副校長婁永琪做主題報告:《未來出行設計》。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設計行業怎么應對挑戰,未來設計往哪走?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復雜社會技術系統設計,是面向未來的重要思維范式。他深入闡釋了設計從物到非物、從產品到系統的拓展轉變,并分享了富有創新性的設計項目和創意設計案例。
世界設計組織(WDO)參議員、澳大利亞好設計主席布蘭登·基恩分享報告:“Why Our World Needs Good Design”——《為什么我們的世界需要好的設計》。
在布蘭登看來,工業設計作為戰略性的問題解決與創新過程,其重要性超越了美學范疇,已成為塑造體驗、影響行為及改變環境的關鍵因素。
好的設計,強調可用性、美學吸引力、可持續性、同理心與包容性。構思交通解決方案時,倡導以用戶為中心,采用更廣泛的系統設計方法,綜合考慮城市規劃、技術與用戶體驗的相互關聯,以創造高效、可持續且具韌性的綜合運輸系統。
“好的設計解決問題,偉大的設計避免問題發生。”——布蘭登
美韓Wonderland 教育主席、美國普渡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TongJin Kim(金東鎮)分享演講:“AI integration in design thinking”——《將人工智能融入設計思維》
AI可以在設計的各個階段提供新的工具和能力,為工業設計賦能。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增強設計的創造力,并提高設計的整體效率和有效性。
意大利設計喬治亞羅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恩里科·拉戈、意大利設計喬治亞羅工業設計事業部業務發展經理科拉多·貝奇奧帶來演講:《科技與人類需求的碰撞》。
設計是更好地解決人類需求的創新過程。數字設計、數字技術正在全球推動設計的發展。恩里科和科拉多分享了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案例,融合數字技術和產品功能,為用戶創造更好的交通出行體驗。
WDO歐洲區域顧問、土耳其創意產業協會理事會主席埃雷·賽塔克·厄爾賽因分享演講:《創意產業對設計的影響》。
埃雷表示,工業設計和創意產業正在全球蓬勃發展,在推動生活質量的提高,獲取商業成功,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圍繞設計如何影響人的生活,創造獨特價值,以及工業設計在未來世界中的定位,分享了個人思考、觀察和經驗。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建筑經理鄭鈺慧帶來主題報告:《行走的十億旅程——港鐵列車的故事》。
他回顧了香港軌道交通的發展歷程,以及香港列車的設計變革。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從速度、載客能力、舒適性等多維度,為市民創造更美好的出行體驗。同時分享了可持續設計案例,在列車全生命周期進行有效的循環利用,實現資源的優化管理,促進可持續發展。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交通研究中心實驗室主任尼古拉斯·安德魯·泰勒帶來演講:“The new science behind passenger-centred railway vehicle design”——《以乘客為中心的鐵路車輛設計的新科學觀》。
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設計,縮短人大腦所感知的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的距離,從而創造更好的乘車體驗。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普利智行創新公司董事長兼創意總監Paul Priestman(保羅·普利斯特曼)分享報告:“Transportation Insights and Learning”——《交通運輸見解和學習》。
保羅認為,面對人口擁擠、空氣污染、老齡化等挑戰,工業設計創新可以發揮強大的力量。他分享了對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的一些關鍵洞察。同時,展示分享了最新的設計作品和創意。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總工程師薛長斌做題為《中國探月之路回顧與展望》的報告。
回顧了中國歷次月球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載荷配置和科學成果,介紹了正在實施的探月工程相關情況,展望了未來空間科學的發展趨勢和潛力。
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首席研究員兼鐵路與現代交通研究小組(RMT)主任Ekkarut Viyanit(艾卡魯特·維亞尼特)分享報告——《鐵路車輛材料與工程設計的挑戰:支持交通行業可持續增長》。
艾卡魯特強調了創新在解決交通運輸挑戰中的重要性,闡述了在軌道車輛材料、工程設計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他表示,在軌道交通領域,應當加強國際創新合作,以創造更好的軌道交通生態系統,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3M公司全球設計總監鈴木楊分享報告:《3M材料科學與設計》。
她從材料創新的角度,探討通過材料創新,提高功能性和美學性,解決軌道車輛設計方面的挑戰。并分享了材料創新的設計案例,預測了火車內飾設計趨勢方向,探討了公共交通美學如何重塑城市品牌形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趙超帶來題為《設計未來新范式》的報告。
介紹了清華大學設計學科在人才培養項目、設計研究實踐、創新平臺建設三個方面的全新探索,闡述了面向未來設計學科跨學科與跨文化創新范式的新思考,特別是通過在未來軌道交通領域的產學研設計合作項目實踐,構建面向文化技術人因工程學創新設計的新視野。
中國中車科學家、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高速磁浮運載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丁叁叁帶來報告:《開啟未來的夢幻之旅——高速磁浮列車工業設計》。
中國高鐵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國家新名片,樹起了國際標桿。
面向未來需求,高速磁浮以更高速度、運能強大、舒適準點、安全可靠、適應性好、維護便捷、綠色環保等技術特點,為下一代交通提供了多元化解決方案。
通過自主創新,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已成功下線。高速磁浮填補了高鐵和航空之間的速度空白,為助力我國交通技術持續領先領跑、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戰略新引擎。
丁叁叁從技術設計和工業設計兩個維度,深入闡釋了高速磁浮列車獨特的工業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案。高速磁浮列車的工業設計,融合技術、人文、美學為一體,在打造高顏值外觀的同時,蘊含高科技含量,實現了高速、平穩、降阻、降噪等技術突破,達到了科技與人文的有機融合。報告展示了“大國重器”高速磁浮列車的設計之美。
研討會平行論壇聚焦“工業設計”“人因工程”“人機交互”
國際列車設計大賽精彩紛呈
此次研討會,還舉辦了重要的國際性賽事——“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在全球范圍內征集新設計、新作品。共收到來自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企業、設計院所、自由設計師參賽設計作品208幅。
經過國內外專家初評、終評,最終,“2050 FUTURE IN MOTION”(瞬息未來2050)摘得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金獎,“Ferry Wind- Conceptual design of a semi-wrapped suspension rail with integrated transport platforms”(“渡風號”——半包式懸軌與綜合交運站臺概念設)、“Green City Train”和“Vortex”三項設計作品分獲銀獎,另有8件銅獎、20件新銳獎、10件AI創意獎、11項優秀組織獎。
大會組委會評獎
研討會期間,大會舉辦了頒獎儀式。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張新寧在頒獎儀式上致辭。
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金獎”獲得者領獎
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銀獎”獲得者領獎
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銅獎”獲得者領獎
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新銳獎”獲得者領獎
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AI創意獎”獲得者領獎
2024國際列車設計大賽“優秀組織獎”獲得單位領獎
“軌道車輛工業設計國際研討會”發起于201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工業設計賦能軌道交通成果顯著,在促進國際工業設計交流與合作,助力軌道交通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研討會每兩年在青島舉辦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