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愛科
三七,作為中藥材,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把它叫做“金不換”,種植4年才能收獲,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在日常中服用;用它做原料的中成藥達360多種,涉及制藥企業1350多家;它在交易所掛牌上市,資本的介入讓其價格居高不下,價格的波動足以影響到上千家的制藥企業。不為人熟知的是,三七市場背后隱藏的亂象,偷偷侵蝕的卻是消費者的健康。
優質三七 個頭非常勻稱且顯得粗糙,外觀呈土黃色或偏紅色,斷面則為灰綠色或黃綠色。
劣質三七 外觀呈灰黑色,斷面發白,業內成為“霉七”或“壞七”。
■三七市場 同等級藥品價格懸殊 韓女士今年50多歲,多年來血糖、血脂偏高,去年還查出了重度脂肪肝,在輾轉市區多家醫院檢查后,多位醫生建議她嘗試著喝三七粉。不過,剛習慣餐后喝三七粉的韓女士發現了一個問題:上個月588元一斤從一家藥店買到的三七,在早市只要300元就能買到。“早市上賣的三七,個頭差不多大,看起來干凈光滑,賣家也說是云南源頭的貨。”韓女士說。
對中藥材稍有了解的人,對三七這味中藥并不陌生。像云南白藥、丹參滴丸等中成藥,主要成分就是三七。可對三七這味中藥名的熟悉,不代表每一個人都熟悉三七這味藥材的藥性、品級,甚至行業的內情。
近幾年,有關“中藥材三七價格”走勢的新聞,時不時會在媒體的報道中占據一席之地。三七價格暴跌、暴漲,甚至已成為網絡搜索的熱詞,三七的庫存、貨源走量更有專門的數據公司分析,數據即時更新。而自2016年9月份,“文山三七”在某交易所掛牌上市,資本的介入更是讓三七價格居高不下。
多方數據顯示,三七的價格,依據品級的不同,每斤的價格在100元到數千元不等。僅以青島市區威海路、鞍山路等區域的三七銷售店為例,同等品級的三七價格也相差懸殊。
■產區疑點
在售三七都稱“文山貨” 文獻資料顯示,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定痛、降血脂、降血糖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在我國的中藥材市場中,三七是多種知名中藥的主要成分。早在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三七為“金不換”。
據統計,全國以三七為原料的中成藥品種有360多種,藥品批號3600多個,涉及制藥企業1350多家,多種藥品被列入國家基藥目錄和醫保目錄。值得注意的是,三七的生長條件非常特殊。這種中藥材僅分布在我國西南部海拔1200米至2000米、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云南文山州是三七的主要種植地,目前,全國三七種苗全部來自文山州,所以文山三七又稱為文州三七。
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公布的文件顯示,2015年全云南省三七種植面積達到100.8萬畝,采挖面積38萬畝,產量4.9萬噸;而根據同年文山州政府官方數據,2015年文山全州三七種植面積45.23萬畝,采挖面積26.15萬畝,產量3.4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只有70%左右的三七是文山本地原產,剩余30%的是云南其他地方產的。
“云南三七的分布較廣,幾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區都有種植,其中以文山州各縣為主要產區,該州的硯山、馬關、西疇等縣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世醫堂采購部經理門云峰說,其中,文山州坪壩鎮因為土壤、氣候、溫度等得天獨厚的條件,一直被譽為三七種植的最優環境。
“但三七種植過程中,土壤具有不可以重復利用性,栽種過三七的土地,就不能接著種植三七,所以導致大量的土地閑置,盡管三七的市場需求在遞增,但三七的產量卻開始逐年下降。”門云峰說。但是記者走訪島城三七藥材市場發現,所有銷售三七的商戶,都聲稱他們的三七是文山三七。
■亂象重重
源頭產區開始打假 “三七是傳統的名貴滋補養生品,但農藥、重金屬、熏蒸硫磺等安全問題成為懸在消費者健康上的一把刀。”門云峰說。
據介紹,正規的三七從種植、采挖、清洗、晾干到打粉有嚴格的操作流程,高品質的三七選材考究,在加工過程中保留三七極高的有效成分,并采用高科技物理化脫農殘、重金屬成分。去年12月份,在昆明舉行的第76屆藥交會上曾發布一份數據,隨著三七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藥材的藥效、質量、農殘等正成為亟需關注的問題。
意識到行業內的問題,一場針對“文山三七”的打假活動已經開展。近日,云南文山州硯山縣為規范三七市場,開始啟動了針對“文山三七”品牌的維權打假行動,打擊全國范圍內制售假冒偽劣三七產品、侵害“文山三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文山三七”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知識產權等的違法行為,規范三七市場秩序。
硯山縣這份簡短的打假活動方案背后,正透露出目前國內三七市場的亂象。記者注意到,這次打假,涉及到三七生產、加工、銷售諸多環節,全縣的種植、加工、流通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要自檢自糾;涉及到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的違法侵權行為;打假的范圍則囊括了硯山三七交易市場、三七網店等交易場所,以三七頭子、剪口、筋條、根、花、莖、葉初加工原料產品和三七粉、三七切片等中藥飲片及三七藥品制劑為重點品種;對情節嚴重的制假售假窩點,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從重處罰。
■品級分類
“以次充好”行業多見 傳統中醫中藥中頻頻使用的三七,怎么吃起來這么不安全了?
據門云峰介紹,云南文山三七分為“春三七”和“冬三七”。“所謂的‘春三七’,是摘除花蕾后采挖的,采挖期一般在每年的8月底到10月初,也就是中秋節前后;但如果當年不采收三七花,讓三七花留到11月至12月,那時候,三七花就會長出紅籽來,也就是三七種子,留種之后才采挖的就是‘冬三七’。”門云峰說,從藥性來說,“春三七”品質較佳,因為結籽前三七正是生長茂盛的季節,營養都在根系上,屬于生命的黃金期,這個時候采挖的三七,藥用價值較高,保全了三七的精華。
三七主要分為4個等級,特級三七、一級三七、二級三七和次品三七。“特級三七都是20頭的文山地道‘春三七’,沒有任何雜質,味道濃,藥效好。”門云峰說,一級三七、二級三七品質差不多,主要是由30頭到120頭的三七組成;次品三七其實就是冬三七、打蠟三七或硫磺三七。
三七品級分類當中的所稱的“頭”,其實是指每500克中三七的個數。比如,20頭的三七即500克三七中有20到25個三七,30頭即每500克中有三七30到35個。
但以市場多見的一級和二級三七為例,即便是標明了三七的品級,通過向消費者模糊品級的概念,依然可以騰挪出很大的利潤空間。“比如,將28頭的三七當成20頭的賣,就屬于以次充好,因為這兩種三七的藥用價值、等級高低是有差別的,兩者至少會差出半年的生長期,品級上至少差半個等級,價格自然相差懸殊。”門云峰說,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目前市場上,那么多標明相同品級的三七,價格卻有天壤之別。
■摻假手段
打蠟、拋光非常多見 記者采訪中發現,無論是早市攤點還是小型的三七銷售店里,店主在介紹三七時,幾乎都會對顧客說,自己銷售的三七是沒有經過“拋光”和“打蠟”處理。
但實際情況是否如此?經過“拋光”、“打蠟”處理過的三七如何鑒別?“如今市面上銷售的三七粉多有摻假,還有不少確實用滑石粉和石蠟拋光打磨過。”門云峰說,所以從外表來看,這些三七的皮殼發亮,這都不是新三七,在未經拋光、打蠟之前,一般呈灰黑色,打蠟當然不能增加藥效,而是為了美觀,并掩蓋三七的缺陷,添加滑石粉則是為了增重。
這種劣質的三七,行業內稱為“霉七”或者“壞七”。“‘霉七’或‘壞七’發黑,斷面發白,可經過拋光與打蠟后,外觀就會顯得光滑明亮,掩蓋住了全部的缺點。”門云峰說,而正規的三七,均勻飽滿且顯得粗糙,外觀顏色是土黃色,如果是紅土培育的則顏色偏紅,斷面呈灰綠色或黃綠色。
還有一種可能是,如果消費者直接買到的是用“霉七”或“壞七”打磨成的三七粉,更無法直觀地判斷三七的品質了。“正常的三七粉,是黃綠色,但如果消費者買到的三七粉特黃、特綠或者特別白,一定是摻雜了其他的成分。”門云峰說,有些不法生產者會把糧食類的粉末與劣等三七粉混合在一起,一是為了增重獲利,二是為了以次充好;畢竟,糧食打成粉摻雜到劣質三七粉里,吃不壞人。
令人擔憂的是,在拋光打蠟的生產過程中,省去了清洗和自然晾干的環節,而是在干燥后直接用添加劑打磨,打磨的過程中,從土壤中攜帶的農藥殘留不能清除,而是被添加劑包裹在內直接加工成粉狀,會對服用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隱患。
關于三七市場亂象,本報將持續關注。如果您對這個行業有深入了解或掌握內幕,請掃碼關注“半島健康匯”微信公眾號,在后臺留言,或撥打96663告訴我們。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