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黃海水產研究所對2016年度中國對蝦“黃海2號”高健康種苗大規模培育工作進行了現場驗收,這標志著黃海水產研究所成功培育出養殖對蝦新品種。 “黃海2號”生長速度快,收獲體質量比未經選育的野生種提高30%以上,目前已在北方地區推廣養殖2萬畝。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偉
新品種對蝦生長更快 “黃海2號”中國對蝦已在我國山東、天津、河北、江蘇等沿海省市推廣應用,目前在北方沿海推廣2萬畝,實現產值1.2億元,黃海水產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品種對蝦生長速度快,收獲體重也比未經選育的野生種提高了30%以上,非常適合大規模商品蝦的養殖,豐富普通市民餐桌。
目前全國養殖最多的對蝦品種是南美白對蝦,但是隨著近年來部分地區養殖病害的高發,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成功率呈現了逐年下降的趨勢,“黃海2號”的出現將成為未來的市場補充。據了解,1959年我國成功培育出第一批中國對蝦蝦苗。上世紀90年代末,青島在全國率先引進和推廣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等外來品種,養殖漸成規模,開始沖擊中國對蝦,三蝦爭霸歷史開啟。
歷經10代連續選育 據悉,“黃海2號”是采用群體、家系與多性狀復合育種技術,經10代連續選育而獲得的優良品種,生長速度快,收獲體質量比未經選育的野生種提高30%以上。“黃海2號”的這些特點與“黃海1號”高產、穩產的特點形成互補,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對蝦養殖業的發展。
此次驗收專家組由來自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天津科技大學等地的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黃海所孔杰研究員等專家關于中國對蝦 “黃海2號”良種選育和育繁推一體化的情況匯報,以及各擴繁點負責人關于親蝦培育及苗種生產的情況介紹,并通過統計親蝦數量、隨機抽樣及審查生產記錄等方式對中國對蝦“黃海2號”苗種擴繁情況進行了現場驗收。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王清印表示,“加大對蝦抗逆性選育工作的力度,開展多性狀復合育種研究,不斷培育出適應不同環境條件的新品種(系),使中國對蝦養殖業逐步走向成熟和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今后對蝦遺傳育種研究的方向。 ”
將重振對蝦養殖產業 “1993年對蝦白斑綜合征的暴發性流行,使當時的對蝦養殖業一蹶不振。 ”黃海水產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強抗病性是中國對蝦新品種選育的重要標準之一,比如中國對蝦“黃海2號”具有明顯的抗病性,表現為不發病、染病后死亡慢等特點,染病死亡時間延長10%以上,表現出優良的生長和抗病性能,養殖池存活率達到60%以上。同樣,由黃海所培育的中國對蝦“黃海1號”抗逆性強,同比總發病率低,發病率不足10%,而采用未經選育的對照池發病率在30%-40%。
我國的對蝦養殖之路 據悉,我國對蝦養殖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 80年代初至1987年,我國對蝦養殖面積從幾千公頃發展到近10萬公頃,養殖對蝦產量從幾百噸增長到近20多萬噸。對蝦養殖成為遼寧、山東、河北三省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最大亮點。 1988年至1992年,我國對蝦養殖駛入平穩期,對蝦養殖的產量保持在20萬噸左右,連續幾年產量居全球之首,并在國際對蝦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1993年對蝦白斑綜合征的暴發性流行,國內對蝦養殖產量開始急劇下降,全國對蝦養殖產量從1992年的22萬多噸,下降到1994年的5.5萬噸。近年來,黃海水產研究所致力于新對蝦養殖品種的選育和研發,隨著養殖技術的升級和品種優化,中國對蝦養殖開始重新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