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李哲玄十五歲考中進士 從道后被后周太祖封為國師

2014-02-27 10:57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嶗山作為道教名山,曾有許多名道在此修行,開山始祖張廉夫、華蓋真人劉若拙、金山派始祖孫玄清,此前都已經向大家介紹過。今天的《發現青島》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嶗山第一位受朝廷敕封的高道李哲玄,他被后周太祖郭威敕封為“道化普濟真人”,太清宮的三皇殿正是由他募集資金修建而成,那棵寓意吉祥的千年龍頭榆也是他親手所植。

  出生時滿室異香

  作為嶗山名道,李哲玄的名字雖被人熟知,但關于他入道前的身世,現有史料上卻記載很少,為了探究這位“道化普濟真人”的蹤跡,原嶗山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孫守信曾先后到過李哲玄的家鄉及他拜師修行多年的廣東羅浮山,將搜集來的資料編撰成文,收錄于《嶗山名道傳奇》一書中。

  李哲玄,字靜修,號守中子,公元847年生于河南道陳留縣,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蘭考縣。當時是唐朝中后期,雖然沒趕上盛唐的好時候,但是李家這個大戶人家,仍憑借著與皇室同姓在當地頗有名望,可遺憾的是族里人丁雖興旺,幾代人沒出個大官,頂多就是在州上謀個差事,也就相當于個縣級干部。族中的長輩們,看了很是著急,天天就盼著族中能出個有才學的人,進京做官,也好光宗耀祖。正在這時,李哲玄誕生了。

  唐宣宗會昌七年(847年)二月十七日,李氏家族的一個旁支有一個男嬰誕生了。這個孩子之所以能引起族長的關注,是因為他出生的時候屋子里充滿了異香,族里人聽說了都來看熱鬧,就連平日很少來的族長也前來看望。這個男孩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十分惹人喜愛,便認定這孩子將來能成大器。說來也湊巧,這男孩出生不到半個月,皇帝就改了年號,定當年為“大中元年”。族長得知后更加高興:“大中,大中,此子將來必能高中!”于是囑咐族里的人要對這個孩子重點培養,凡是生活所需,不得有欠缺。

  孫守信介紹,哲玄這個名字是日后羅浮山的道長給他取的,在此之前他是單名一個“奇”字,是族長親自取的。再說李奇的父母,因為族長器重自己的孩子,也跟著沾了光,不但物質方面有了保障,在族里走路也抬得起頭來了。

  有一天,村里來了一位四處云游的道長,族長便把他請到家里,讓他給看看李奇的前程。道長把孩子抱在懷里仔細端詳后自言自語道:“吾輩中人也!”族長一聽不太高興,可道長接著又說:“此子前途無量,低于皇帝,卻高于宰相。”聽完這句話族長更糊涂了,都說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朝廷之中哪還有高于宰相的職位?道長看出了族長的心思,俯在族長耳邊說了一句,族長馬上會意地笑了,還安排人設宴盛情款待。至于道長到底說了什么,旁人一概不知,族長此后也沒有再跟任何人提起。

      十歲時離鄉求學

  就這樣,在族人的照顧下,李奇一天天長大,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就跟著大一些的孩子一起讀書。他天資聰慧,還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深得教書先生的喜歡。李奇還有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讀書有什么不懂的一定會追著先生問清楚不可,他10歲時,族中私塾的幾位先生都已經被他問得張口結舌,族長只好再派人出去找有學問的先生。雖然族里肯出重金,但是學問高的先生一聽是教個10歲的孩子,覺得有些大材小用,不愿放下身段;學問一般的來了,也都被李奇給問住了,所以一直沒找到適合的先生。

  就在族長發愁的時候,李奇卻提出了出門游學的想法,他對族長說:“古人云,學欲有成,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不如先讓我出去歷練,等有了先生我再回來,或許在路上我能碰到有真知的人,當即拜師,不要總在這里耽誤時日。”

  族長看他小小年紀,說出的話卻很有道理,就同意了,但要他從族中選人陪他同行。李奇想了想,選了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叔叔李憨。李憨雖然不是讀書的料,但卻練得一身好武藝,而且善良正直、嫉惡如仇,他的父母早亡,自己也還沒成家,也算是無牽無掛。族長見這叔侄二人一智一勇,也算互相有個照應,于是替他們準備了一些盤纏,擇吉日送二人出發了。

  叔侄二人,離開河南,越湖北,經安徽,過江西,一路上,每到一處李奇就幫人寫寫家信,李憨則幫人干干重活,來換取一夜借宿和一頓飽飯。一路經歷的風土人情,看過的名山大川,讓李奇增長了見識,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一日,兩人走到一座大山腳下,被眼前美景所吸引,只見這里氣候暖濕,植被豐富,常綠植物茂密繁盛,此處便是羅浮山。二人沿著山路走進一座道觀,一位道童迎出門來。聽說兩人是來求師的,就把他們引入觀內,與道長相見。道長一看這叔侄二人,一個眼含睿智之光,一個眉宇間透出浩然正氣,便認定他們是可造之才,只是現在入道為時尚早,便開口詢問李奇:“不知公子志在何方?”“報效國家,光宗耀祖而已。”李奇回答。道長聽后笑著說:“果然非平庸之輩,可否問公子,欲達此目的,需要的是什么?”“勤學以增才,多思以養智,苦練以健體,三者兼備必定可達目的。”“公子此言差矣,取其標而舍其本也!”道長搖搖頭,繼而向二人講起以德為本的道理。經道長一番指點,李奇茅塞頓開,心想這幾年的路總算沒有白走,找到了高人,當即要拜道長為師。道長起初還有些推辭,認為他們俗緣未了,但見二人拜師十分誠心,便答應先讓他們留下讀書習武。

  雖說在輩分上李憨是李奇的叔叔,但二人是同時拜師,就成了師兄弟。道長為李憨取名哲虛,字靜邦,號守一子;李奇則名哲玄,字靜修,號守中子。

      為完成族人心愿考進士

  此后,哲虛和哲玄就在羅浮山上住了下來,在道長的指點下,一個練武一個習文,功力和才學都有了很大的長進。一轉眼,三年過去,道長將二人叫到面前,對他們說:“出來這么多年也該回去看看了,但一定要記住一點,無論家里發生什么事情,都不可耽誤前程。”聽完師傅一番話,二人也覺得該回家鄉看看了,但想想師傅的恩情,師兄弟們多年的照顧,又有些不舍。道長卻說:“咱們的緣分還遠遠未盡,日后定會相聚。”聽了這話,兩人才拜別眾人,下了羅浮山。

  三個月日夜兼程回到家鄉,眼前卻是滿目瘡痍,原來二人出游不久,河南就遭受了一場瘟疫,族中很多人沒逃過浩劫,原本人丁興旺的李氏家族,如今已是十室九空。族長見到二人回來,老淚縱橫,不過看到兩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心中也安慰了許多。而此時正值朝廷三年一次的科考,兩人一個報了文舉一個報了武舉。經過這些年在外游歷學到的本領,哲玄和哲虛都順利通過了鄉、縣、州的選拔,可以到京城參加殿試了。老族長見光宗耀祖有望,高興之余竟在祖宗牌位前仙逝了。兩人悲痛不已,只好背負著全族人的希望,進京趕考。

  公元861年,京城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武考生,這一年李哲玄只有15歲。或許是沒有從悲傷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雖然兩人都通過殿試榜上有名,但都沒有名列前茅,授職時也都不是什么好職位。此時的唐朝,已早無貞觀開元的開明,官場風氣貪腐,這讓李哲玄十分反感。但在京城的這段時間,李哲玄接觸到了孫思邈、司馬承禎等人的事跡,很受啟發,便生隱退之意。再加上李哲虛在軍中因性情耿直,得罪了上司,也心灰意冷,于是踏上仕途不過兩年,就相約辭職回羅浮山了。

      曜真洞修道二十余年

  公元863年,李哲玄和李哲虛再次回到羅浮山,老道長并沒有多言,安排他們去山上的曜真洞靜修。說起這曜真洞,許多道人都在此修行過,后來的華蓋真人劉若拙也是從這里出家的。

  如果說第一次上羅浮山是為了求學問、練武功,那第二次上山才是真正的修行。拋開了世間的名利紛擾,李哲玄和李哲虛在曜真洞中得以靜心修行。雖然二人的秉性與特點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很高的慧根,再加上師傅的指點,他們的內外功力與日俱增。

  二十多年過去了,老道長知道自己飛升之日將近,于是希望李哲玄接替他的位置來管理道觀。但李哲玄卻執意要讓師兄李哲虛來擔此重任,兩人僵持不下,反復推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哲玄選擇了離開。他給師傅和眾師兄弟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要去云游四海,希望師兄可以管理好道觀,照顧好師傅,此后他就再也沒有回過羅浮山。城市信報記者 黃默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李哲玄 發現青島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