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3月6日消息 80歲的市民趙奶奶(化名)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壓、慢性胃炎、重度骨質疏松、結節性甲狀腺腫、肝囊腫等病史多年。最折磨老人的要數長達十幾年的上腹疼痛,每天不定期襲來,輕時隱隱作痛、茶飯不思,重時絞痛難忍、汗如雨下。老人曾于外院行電子胃鏡檢查,結果提示“萎縮性活動性胃炎伴中度腸上皮化生”。
“我這個胃啊!”老人痛苦地感慨,“天氣冷的時候最敏感。一變天,無論是刮風、下雨、下雪,我的胃就像個‘晴雨表’,立即疼痛加重。最疼的時候,汗把后背衣服都能濕透,要靠吃654-2片來暫時緩解一下才能睡覺。”全市大大小小的醫院跑了個遍,花的錢更是多到不敢去想,斷斷續續吃了近十年的藥,但是療效甚微,胃疼始終像個噩夢,無孔不入地糾纏著老人的生活。
今年2月中旬,老人感覺上腹部疼痛加重,空腹及進食后均有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有時還伴有臍周疼痛。在親戚的推薦下,老人來到市立醫院西院區中醫科住院治療,想要嘗試通過中醫治療老胃病。
中醫認為,慢性胃炎與飲食不節、嗜食辛辣、長期飲酒、生冷過度而損傷脾胃或情志因素反復刺激、氣郁傷肝、肝氣橫逆犯胃或郁久化火耗氣傷陰有關。對慢性久病胃病患者,大多表現為氣陰兩虛,兼有痰瘀,為本虛標實之證,病機復雜,要辨證施治,使胃之通降功能正常,恢復脾胃正常生理機能。
中醫科病區主任王曉偉表示,胃痛共有寒邪客胃、飲食停滯、肝氣犯胃、肝胃郁熱、瘀血停滯、胃陰虧虛、脾胃虛寒等約七種證型。患者趙奶奶屬于肝胃郁熱型,入院后予以健脾祛濕、疏肝清熱治療,治以溫經活絡,取上、中、下三脘,予以艾灸治療,并輔助耳穴壓丸治療。
治療一周,老人坦言,胃部疼痛明顯減輕。“目前來看,中醫治老胃病這條路子,我是走對了!”
王曉偉主任稱:“中醫辨證治療可保護和修復胃粘膜,使胃病逐漸趨于穩定,減少復發,增強胃抵御飲食不慎和寒冷等促發誘因的能力,徹底消除和減輕患者的痛苦。”
通訊員 謝小真 記者 孫貼靜
小貼士:胃炎飲食調理
①慢性胃炎患者平時飲食要規律,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減輕胃腸負擔。同時要注重營養均衡,如熱量攝入不足,可用干稀搭配的加餐辦法補充。
②適當補充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如瘦肉、雞、魚、肝腎等內臟以及綠葉蔬菜、番茄、茄子、紅棗等。
③注意食物酸堿平衡。胃酸分泌過多時,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
小提醒:中醫科病區遷址
西院區中醫科病區遷至市南區朝城路2號甲B樓3樓西區,設置床位30張,配備理療室、中醫治療室各一間,開展的中醫治療項目包括:穴位貼敷、定向透藥治療、艾灸、針灸、刮痧、拔罐、足浴、刺絡放血、皮內針、塌治及中頻電治療等。
[編輯: 王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