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7日消息 農民不種地,照樣有分紅,但是脫離土地,精神世界就容易走偏,如何讓村民“富口袋”的同時也“富腦袋”?9月7日,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全國新聞媒體臨邑行采訪團來到臨邑縣宿安鄉高辛村尋找農村思想文化產品供給的“精”、“好”妙招。
高辛村
高辛村位于宿安鄉政府駐地東南3公里處,是宿安鄉最大的農村黨支部,近年來,高辛村積極進行土地流轉工作,群眾逐漸脫離土地,為了更好地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高辛村的肥沃土地上落地生根,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讓群眾接受新時代文明的洗禮,高辛村通過興建新時代文明傳習所及民俗館,盤活了鄉村基層思想文化工作。
據了解,高辛村民俗紀念館包括村史區、民房及農具區、老物件區、非遺展區四個部分,展示出實物多件,包括土坯房,務農器具、生活用品、生產用具等多個門類,凸顯出人們在歷史時期的藝術、審美、勞動、居住、習俗風情等特有的歷史風貌,集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于一體。高辛村新時代文明傳習所位于辦公場所一樓,傳習室占地40余平米,可容納70余人,自成立以來,多次舉行宣講活動,通過講座等形式,把新時代黨的好政策通俗易懂地傳遞給群眾,做到了群眾需要什么,就傳習實踐什么,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的傳習作用。
在高辛村民俗紀念館里,一件件頗有年頭的老物件、舊農具成為“主角”,它們雖已失去了實際的用途,卻憑借歲月留下的痕跡,向人們展示著往日的民俗記憶。采訪團成員拿起老式鐵鍬等務農器具躍躍欲試,民俗紀念館工作人員也是向大家介紹每一件陳列品的具體用途,講述這些工具曾經給農民勞作帶來的便捷。唐山電視臺記者薛龍說:“臨邑縣建設的傳習所能給村民提供最新的各類惠民政策以及新時代的新思想新變化,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非常務實,真正滿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接地氣是這里最大的特點。同時,我做為唐山人,對宿安鄉高辛村的民俗紀念館也很感興趣,手工老虎鞋、草編等傳統工藝品,在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跟展示?!?br>
通訊員 徐付彪 文 梁湘
[編輯: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