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9月6日消息 9月6日,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全國新聞媒體臨邑行采訪團一行來到臨邑李佛頭村,實地感受一個省定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省級美麗鄉村的蛻變歷程。
采訪團參觀李佛頭村介紹展板
站在村內新建的佛竹廣場上,采訪團感受到了李佛頭村美麗、整潔、舒適的環境以及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村支部書記李先華介紹了本村環境衛生制度和常年保潔措施、黨員干部帶頭包干責任制等。隨后來到村級辦公場所,繼續就基層黨建、壯大村集體經濟、脫貧攻堅等內容與采訪團進行深刻交流。最后,一行人到村內的黃金橘采摘園、葡萄采摘園、扶貧大棚進行了實地參觀。
“過去村子的路坑坑洼洼不說,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上隨處可見果皮菜葉,房前屋后亂堆亂放更是不少。”李佛頭村黨支部書記李先華說起以前的村莊環境依舊記憶深刻。但在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下,如今的村子街道干凈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去年來,他和村兩委在鎮政府的帶領下,還為村里栽植綠化樹5000余株,新建廣場2400平方米,為村莊增添了富有詩意的墻體繪畫等等。“我們村真是攤上好事了,我出去工作才半年時間,村子就大變樣了,我在朋友圈發的村里的照片,同事看了直點贊,還說這哪是農村啊,簡直是現代化的農家樂。”談到村里的變化,村民張樹恒笑的合不攏嘴。
“變身”省級美麗鄉村之前的李佛頭村,卻是另外一番模樣,幾乎沒有集體經濟,村民收入低,村莊破敗不堪,省級貧困村的帽子一直是村民們難以啟齒的痛處。
為了摘掉這頂“帽子”,臨南鎮黨委和李佛頭村兩委多次考察研究,決定發揮李佛頭村閑散土地、空余宅基多的優勢,大力發展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項目,對村內的邊角資源進行開發利用。
最終,項目爭取到投資373.65萬元,包含省級旅游扶貧資金100萬,縣級扶貧專項資金65萬元,其他各類資金108.65萬元。目前,已整理出閑散土地178.85畝,其中建設了占地12畝的四個扶貧大棚、占地45畝的葡萄基地、占地21畝的竹子基地,占地34畝的水面旱藕基地、剩余66.85畝將用于種植黃金橘。
整個項目分為兩個階段收益:第一個階段是果樹沒有進入盛果期的前兩年,在樹下間作花生等低株經濟作物,當年可實現收益,45畝葡萄基地和66.85畝高效經濟作物基地,以每畝200元承包出去,可實現收益2.237萬元,再加上四個扶貧大棚6.8萬元的承包費用,每年可以實現固定收益9.037萬元。第二個階段是果樹進入盛果期后,葡萄基地每畝純收入可達5320元,45畝可收入23.94萬元,再加上四個扶貧大棚,每年可以實現固定收益30.74萬元。項目收益按照5:4:1的比例,分別對貧困戶、普通農戶、村集體進行分紅,前兩年貧困戶年均分紅為1190元,進入盛果期后年均分紅可達4045元。
鄉村振興不僅要“鼓起腰包”,更要提高“顏值”。在發展扶貧項目的同時,李佛頭村還爭取上級資金,積極建設美麗鄉村。邀請了德州市建筑規劃勘測設計院進行規劃設計,統一建設后達到了村莊凈化、亮化、綠化、硬化、美化的“五化”標準。未來,李佛頭村將進一步強化村莊服務功能建設,細化景觀節點,增加農家院、開心農場、田野騎行等游樂項目,打造“記住鄉愁、留住鄉愁”為主題的鄉村近郊旅游模式,加快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李佛頭村就這樣,通過建設沉睡資源開發和旅游扶貧項目,壯大了村集體經濟,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完善基礎設施,營造綠化美化亮化的鄉村景觀,提升了村居形象,改善了人居環境,搖身一變成為了村民以前不敢想的省級美麗鄉村。
通訊員 徐付彪 文 梁湘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