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購房人在樓盤看沙盤并咨詢售樓工作人員。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貓膩一:做大公攤面積 一線城市四千多戶樓盤,靠公攤面積可多賺千萬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介紹,開發商在辦理房產證前,要請測繪公司去實地測量,隨后出具測繪成果報告,里面有詳細的建筑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情況,并將其交給開發商。
也就是說,測繪企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對于公攤面積都在哪些地方,最為清楚。但問題在于,開發商并不會把這份有詳細公攤情況的測繪成果報告交給購房者。
事實上,國際上基本是按實際使用面積計算房價的。為何國內要采用包含公攤面積在內的建筑面積計算呢?
“按實際使用面積來算的話,開發商沒法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鄙虾q磮蚪ㄔO工程技術檢測咨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平說。
他說,購房者可以很容易地測出實際使用面積,卻無法測量公攤面積到底有多少。開發商可以在第三方測量時與之達成默契,在公攤面積的大小上做文章。房價這么高,哪怕每戶多分攤零點幾個平米,一個幾十萬平米的項目,就會多出很多錢。
網友評論。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舉個例子: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百城住宅價格報告顯示,6月,一線城市4萬元以上均價水平持續了15個月,二線城市1.2萬元以上均價水平持續了12個月,三四線城市1萬元以上均價水平則持續了10個月。
如上圖,以一線城市某樓盤舉例:共有4148套房,以均價4萬元/平米計算,假設開發商每套多算0.1平米的公攤面積,那么整個樓盤就可多賺1659萬元。
貓膩二:重復公攤、重復收錢 消防應急場所變停車位,又可多賺千萬
到底哪些屬于公攤面積?其內容的不明晰也給了開發商鉆空子的機會。
你為公攤面積買了單,就擁有其所有權和使用權。但公攤實在是五花八門,加上開發商很少明確公示,購房者根本不知道哪些公共面積是自己的,更別提使用了。
“比如,有些小區的消防應急場所等區域已經被算作公攤,卻又被劃成車位再次出售,這屬于重復公攤。”山東名仕宜居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清華說,這樣的車位沒有產權,只能使用,不能轉讓。
他說,這類車位在小縣城能賣到10萬左右,在省會城市能賣到20萬。一個中型社區,如果開發商想在這方面做手腳,地下能劃出幾百個車位,地上也有幾十個。
北京某小區內停在停車位或小區路邊的車。中新網記者 程春雨 攝
以北京為例:
據北京青年報2017年的調查報道,北京五環及五環以外的普通住宅小區地下停車位的售價(含二手車位)在15萬至20萬元/個之間;四環到三環間的車位基本在15萬至30萬元/個之間。
假如開發商違規劃出100個車位,每個賣20萬元,一個小區就可賺2000萬元。實際中,很多小區的車位價格要比20萬高。
貓膩三:業主的公攤面積被拿去牟利 小區廣告收入返給業主,可少交一半物業費
王清華說,還有一些被算作公攤的物業用房,按道理是業主所有,物業公司應當向業主繳納一部分費用,但現實中很少有人會這么做。
“小區電梯、樓道、門廳的一些廣告位,也是業主所有,前期開發商或后期物業公司接管后出售廣告位牟利,難道不應該向業主交錢嗎?”他說。
某廣告交易平臺上的社區廣告報價情況。
在某廣告交易平臺上,社區的廣告位置五花八門。社區出入口、電梯間、電梯門口、社區燈箱、社區戶外、停車場、停車場道閘、單元門禁機屏、樓房墻體等都可設置廣告位或廣告屏,通過投放廣告賺錢。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不同城市的不同廣告位置價格差異很大,而一線城市則多在千元起算。例如,北京中高檔社區出入口動感燈箱報價為6000元;北京道閘起落桿媒體位則報價1800元,要求30框起投,最短發布周期一月。
王清華認為,一個中型的高端社區,如果把廣告的收入反饋給業主,業主實際繳納的物業費其實可以減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