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運營人員在陽光與軌道的雙重炙烤下,排查問題。
無數一線運營人員,穿梭在13號線的各個角落。
文/圖 半島記者 婁花
唐島灣畔,大珠山旁,蜿蜒的地鐵13號線上終于出現了電客車的身影,13號線已于近期開始動車調試,為保障工程進度,酷暑下,無數一線運營人員,穿梭在13號線的各個角落,進行最后的百日沖刺。7月31日,半島記者進行了探訪,揭秘他們的幕后故事。
每天排查12里鋼軌
一走就是三四小時 高架線上,炙熱的陽光把軌行區的鋼軌、接觸軌烤得發燙,加上海邊潮濕的氣候,讓人感覺悶熱難受。在這樣的環境下,吳云龍和他的同事們一走就是三四個小時,“每天要走兩萬步以上,蹲起數千次,排查6公里左右的接觸軌,以及這一距離內的上千個設備箱,光勞保鞋我們都穿壞了10雙了。”吳云龍說,“天氣嘛,其實還是有區別的,中午的話是純熱,偏熱;下午的話,純熱,偏悶”。
吳云龍是西海岸運營中心的一名接觸軌檢修工,負責的是給電客車供電的接觸軌。接觸軌安裝在隧道的一側,與鋼軌平行,正常運營時有1500V的高壓電,為列車提供動能。所以,這一設備對安全的要求極高,乃至于螺絲的松緊都會影響地鐵的運營。吳云龍與同事們每天便在陽光與軌道的雙重炙烤下,進行著接觸軌相關問題的排查。
吳云龍是其所在供電車間派出的首批進場人員,他們肩負著查線核圖的重任,要確保施工符合日后運營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免施工完成后耗費更大的人力物力整改。此外,他們還承擔著相關調試的配合、保障任務。遇到重大調整,吳云龍和同事們便住在現場,“朝六晚六”地工作。
每天往返四百里
車上路邊看圖忙 “這就是我們的工程車庫。”買保起指著四周的“毛坯房”說著,“這邊是以后停工程車的地方,上面是班組的辦公室。”買保起是西海岸運營中心的一名工程車司機,目前正與同事們擔負著客運部的現場籌備重任。“別看現在還是光禿禿的,再過一段時間就要擔任起工程車庫的職責了”。
參加籌備一年多,住在城陽員工宿舍的買保起每天六點多起床,坐班車顛簸三個多小時才能來到現場,每天往返的距離超過兩百公里。“因為路上花的時間比較長,為了不耽誤工作,大家都學會了歐陽修的三上功夫,人家是馬上,枕上,廁上,我們是車上、路邊上、床上,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時間看圖。”一年多的時間,規劃圖紙上的重點部位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子里。每天來到現場,他便與同事們跟進施工的進度,各項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站一區間
一年上千遍 井岡山路站,走過基坑,通過一段狹窄曲折的鋼架梯,西海岸運營中心工務通號部的建筑一工班班長隋寶帥與工班人員在查看著現場的建筑結構。
隋寶帥所在的建筑一工班負責13號線9個地下車站,8個地下區間、黃島控制中心及靈山衛停車場的建筑結構檢查保養及維修工作,他對這個工作的總結就是“眼要尖、心要細”。“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跟進建筑施工進度,哪里驗收結束,我們就及時檢查,看看有沒有建筑結構方面的問題,比如隧道的結構、車站立柱的鋼架結構、滲漏水情況等等,如果發現影響運營的質量問題,就要記下來反饋給施工方整改。”每半天走一個站和一個區間,這一年間,隋寶帥與他的工班在負責的地下站中走了上千遍,只為將可能影響運營的問題一一找出。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