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青島市“十佳好軍嫂”接受表彰。
文/圖 半島記者 王麗平
八一建軍節(jié)來臨之際,為激勵先進,樹立榜樣,7月26日,在本市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活動上,市婦聯(lián)、市雙擁辦、青島警備區(qū)政治工作處命名王佩培等10人為青島市“十佳好軍嫂”,李青等10人為青島市“十佳兵媽媽”,同時授予她們青島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這20位“十佳兵媽媽”“十佳好軍嫂”中,有的與軍人丈夫并肩作戰(zhàn),成為丈夫勤奮工作的賢內助;有的不顧個人得失,把兒子雙雙送去兵營。她們都識大體、顧大局,勇挑家庭重擔,全力支持丈夫、兒子獻身國防事業(yè),在各自的崗位上為部隊和地方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市婦聯(lián)希望通過表彰,讓她們做好模范帶頭作用,繼續(xù)發(fā)揚愛國擁軍光榮傳統(tǒng),為部隊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青島是座有著擁軍光榮傳統(tǒng)的城市。1995起,市婦聯(lián)就聯(lián)合駐軍在全市開展了“島城十佳好軍嫂、十佳兵媽媽”命名活動。20多年來,共評出市級十佳好軍嫂、兵媽媽420余名。每年八一建軍節(jié)期間,各地群眾都會自發(fā)踴躍參與到好軍嫂兵媽媽推選自薦活動中來,各級婦聯(lián)組織層層進行尋找命名活動,各類媒體不約而同地聚焦好軍嫂兵媽媽,社會各界以不同形式向軍嫂兵媽媽致以崇高敬意。
“十佳好軍嫂”名單 王佩培 青島農商銀行嶗山支行職工
代紅 平度市實驗中學教師
李曉梅 青島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資源應用部主任
張麗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院主管護師
張小梅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姜永波 青島理工大學講師
高峰 西海岸新區(qū)抬頭小學教師
高斐 青島市城陽稅務局副科長
唐通義 市北區(qū)人社服務中心綜合科負責人
韓麗 城陽第五中學教師
“十佳兵媽媽”名單 丁世榮 西海岸新區(qū)隱珠初級中學教師
劉月梅 膠州市阜安街道吉祥園小區(qū)居民
劉彩花 紅島經濟區(qū)河套街道潮海東社區(qū)居民
李青 青島市盲校教師
李勝愛 青島零擔公司職員
楊春 平度市利客來超市員工
張正英 平度市南村鎮(zhèn)南村中學教師
單瑞芝 即墨區(qū)龍泉中心小學退休老師
蔣秀蘭 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管清蓮 膠州市鋪集鎮(zhèn)彭家莊村民
[ 光榮事跡 ]
兵媽媽 管清蓮 德孝明星,平凡而偉大 在膠州市鋪集鎮(zhèn)彭家莊有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她是當年的軍人之后,也是現(xiàn)在的“兵媽媽”,現(xiàn)年50歲的管清蓮。說她平凡,是因為她就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離開土地一步;說她偉大,是因為她是軍人之后,3歲時見父親第一面,和母親支撐著整個家,和平年代,她又把雙胞胎兒子送進部隊成為人民子弟兵。管清蓮默默地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遠近聞名的“優(yōu)秀兵媽媽”。
管清蓮生于1968年,那時候生活困苦,父親作為軍人常年在外,3歲時,管清蓮才見到父親第一面,作為家中老大,她和母親一起支撐著整個家。雖然艱苦,但軍人的血脈流淌在管清蓮幼小的身體內,作為軍人之后,她萬分自豪。2012年,雙胞胎兒子張磊、張鑫大學畢業(yè),她就鼓勵兩個兒子:“當兵最光榮,好男兒就應該保家衛(wèi)國。”所以同年,兩個兒子同時入伍,雙雙成為了人民子弟兵。
八十多歲的婆婆生病,她里外操持著,不向兩個兒子透露辛苦勞累。她說:“孩子們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她孝敬老人、和睦鄰里,也被村里評為“德孝明星”。40多年來,管清蓮由軍人之后,成為一名“兵媽媽”,她用實際行動,為部隊培養(yǎng)了出色的軍人,她用堅強和無私詮釋著一位母親平凡而偉大的形象。
好軍嫂 李曉梅 分居20年,肩挑工作家庭 從小在軍工廠長大的李曉梅對軍人有種特殊的崇拜。1998年,28歲的李曉梅,成為一名軍嫂,至今已有20年。現(xiàn)年48歲的她是青島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資源應用部主任。作為一名信息工作者,她連續(xù)多年考核優(yōu)秀;作為一名軍嫂,她與丈夫同甘共苦,并挑起了工作和家庭的兩副重擔。
李曉梅的丈夫陳桂秋是一名海軍,常年戍守在外,到現(xiàn)在,她與丈夫已經結婚20年,也兩地分居了20年。在這其間,李曉梅任勞任怨,積極做好丈夫的賢內助,獨自撐起支撐起家庭重擔。
在李曉梅的支持下,丈夫全心撲在部隊中,先后在海防一線及外地6個單位等近10個崗位工作,多次擔負索馬里護航、南沙巡邏等急難險重任務,先后榮立三等功三次,2016年被海軍評為師級單位優(yōu)秀參謀長。
2013年的索馬里護航,讓李曉梅至今難忘,近一年的出海讓李曉梅日夜牽掛。每當看到電視中有“護航”字眼,她都會反復回放,而當聽到有海盜出沒時,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會反復搜索護航信息。由于出海,通訊不便,她與丈夫一年通不了幾次電話,這一年她都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
■相關新聞 我是一個兵 社區(qū)是“軍營” □半島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 王恩全 報道
半島都市報7月26日訊 “稍息,立正,向右看齊!”這是市北區(qū)遼寧路街道大連路社區(qū)老兵服務社日常訓練生活的一個鏡頭。這些老兵們每天都不閑著,他們由街道和社區(qū)牽頭,開展政策宣傳、糾紛化解和服務居民等工作。7月26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如今在市北區(qū)遼寧路街道的6個社區(qū),每個社區(qū)都設有一個老兵服務分社,同時由街道成立了一個老兵服務社總社。自去年成立以來,老兵服務社不僅為轄區(qū)內困難老兵提供精準幫扶,還為居民開展各類幫辦服務。
“我感到,我一直是一個兵。”身為大連路社區(qū)老兵服務社社長的徐忠財,1979年應征入伍,1981年服役期滿。三年的軍營歲月盡管短暫,但卻成為他人生當中難以割舍的記憶。徐忠財退役后,接著“第二次當兵”,成為了一名消防戰(zhàn)士。從消防隊退下來以后,徐忠財并沒有閑著。十幾年和群眾的密切相處,使他獲得了大家的信任,被推選為大連路社區(qū)老兵服務社的首屆社長。“我們通過組織隊伍參加社區(qū)義務勞動,力所能及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在群眾當中樹立了良好的老兵形象,保持了軍人的本色。”
“老兵服務社”還積極鼓勵身體條件尚可、有時間、有藝術、技術特長的老兵走出家門,參與社區(qū)活動,為轄區(qū)居民服務。老兵劉磊自2017年7月參加退役士兵公益性崗位以來積極服務社區(qū)居民。在了解到泰山路127號2號樓2單元樓道地面坑洼、樓梯臺階太高不方便老人上下樓的情況下,發(fā)揮自己維修特長,為居民維修填補全部6層樓的坑洼地面,受到群眾好評。
據(jù)了解,去年以來,市北區(qū)遼寧路街道圍繞“老兵服務、服務老兵”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率先在全區(qū)成立了“老兵服務社”。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