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路23號拆違前后對比。拆違后,沈陽路23號建成便民停車場,可提供約400個車位。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 胡曉娟 郭曉芮
街道細分為41個治理網格,城管執法、市場監管、食藥監等執法部門下沉到基層充當網格員,發現“城市病”,多部門擰成一股繩合力解決。7月2日,記者在市北區采訪了解到,作為該區面積最小、流動人口最多的街道,臺東街道創新建立“網格+片長”制,推行“雙環工作法”,可解決街道98%以上的“城市病”。不僅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商戶擾民亂象,還通過拆違、微循環等手段疏導交通,為居民打造700余個停車位。
形成治理合力
98%城市病“藥到病除” 臺東商圈每天人流、車流量巨大,其主干道威海路,周邊交通擁堵、亂停車現象叢生,屢屢被人吐槽。威海路第一網格員劉惠鳳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后上報社區,然而隨后的治理并未盡如人意。為徹底解決問題,社區將此事推送至街道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經片長聯席會議集中研判,決定在威海路周邊實施交通微循環,并配合綜合執法。現如今,威海路兩側交通秩序得到極大改觀,周邊居民紛紛點贊。
記者了解到,治理之所以取得效果,得益于臺東街道創新建立“網格+片長”制,推行“雙環工作法”。
“街道依托‘網格+片長’制和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實現社區網格片區以及街道兩級范圍內雙閉環管理,真正形成網格全覆蓋、環環緊相扣的街區治理模式,可解決街道98%以上的城市治理難題?!迸_東街道副主任徐以信說。
精細網格、設立街長、劃定片區,形成第一閉環。據徐以信介紹,臺東街道將轄區劃分為41個城市治理網格,每個網格實現一格多人(街道機關網格員+社區網格員+城管執法隊員+市場監管工作人員+食藥工作人員+樓院支部書記+物業公司經理),執法部門下沉到基層,形成治理“城市病”的合力。
對網格周邊涉及的道路設立“民間街長”,讓樓院支部書記、樓組長、黨員和熱心市民志愿者擔任“民間街長”,推動街區問題能及時發現、快速處置、有效解決。與此同時,臺東街道還劃定了管理片區,實行片長協調制,將轄區7個社區劃分為7個管理片區,由街道黨工委成員擔任片長,片長負責統籌本區域內所有人員力量,將原有的網格發現問題、上報問題的工作模式轉變為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管理模式。
此外,臺東街道還成立了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建立片長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第二閉環。據徐以信介紹,片長們做到每天碰頭,每月總結,對于網格和片區工作閉環內不能解決的難點痛點,及時向街道城市綜合治理指揮中心進行推送,指揮中心和片長聯席會負責研判調度、統籌協調,適時啟動綜合執法程序予以處置。
棚改區拆違
建成400車位便民停車場 記者了解到,在創新工作法的指導下,臺東街道今年拆除違法建設48處共5329平方米,超額完成預定計劃的148%。其中,沈陽路23號(2400平方米)、25號(1300平方米),沈陽支路私搭亂建等“老大難”問題得以根治。
7月2日,記者在沈陽路23號看到,這里的土地已經被平整好,下一步將規劃成停車場。據臺東街道城管執法中隊隊長張珂介紹,沈陽路25號是第一印染廠的閑置廠房,沈陽路23號為棚改區,涉及房屋征收57戶,由于房屋面積小,全部都是平房,居住環境差,幾乎每家都在房前屋后搭建了違法建筑。
按照計劃,沈陽路23號的空地建成臨時停車場后,可提供約400個車位,加之臺東街道威海路以西的步行街已經實現微循環,這樣一來,通過這兩種手段,兩處累計將提供700余個停車位,解決周邊居民行路難、停車難等問題,用“臺東模式”打造更加宜居的美麗街區。
此外,針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大型戶外廣告,街道組織力量拆除當代商城、沃爾瑪、海角七號等重點難點區域樓頂大型廣告牌匾及門頭牌匾2839塊,面積近6400余平方米;清理窗花、墻面貼紙5810處,臺東商圈再次亮出“高顏值”。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