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運校車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圖/交運集團提供
如今提及交運集團(青島)有限公司,很少再有人認為這僅僅是個傳統的道路運輸企業。經過不斷的轉型升級,交運集團已形成了以大客運為核心,以交通旅游、現代物流、信息科技、地產開發為優勢,以保險中介、有形交易市場、醫養健康等為潛力的綜合交通產業生態圈;構建起了以“交運”企業品牌、“溫馨巴士”公交客運品牌、“情滿旅途”長途客運品牌為核心的品牌集群,品牌價值高達141.18億元。成就來之不易。八年來的發展蝶變,集中體現了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康的經營理念和領導智慧。他追求完美、敢為人先的行事風格,也很好地詮釋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優秀企業家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一炮打響
31路公交車引發“鯰魚效應” 從1978年劉永康進入交運集團開始,他已經在島城的交通領域耕耘了40年,是一個把青春歲月奉獻給交運、奉獻給交通事業的“老兵”,見證并親歷了青島交通事業的巨大發展。無論是在哪個崗位上,劉永康對公共交通事業的洞察力和前瞻性,至今都讓人嘆服。
紙巾、雨傘、垃圾桶、常備藥、塑料袋,免費報紙……如今來青島的國內外游客,看到青島公交車上一應俱全的便民服務設施,不少人都由衷感嘆青島公共交通的人性化。但是,讓時鐘撥回到2000年,當時青島的公交行業還是一潭死水,基本的出行服務甚至都難以保障。因此,市政府決定引入競爭機制,拿出6條公交線路的經營權公開招標,以此來推動青島公交服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沿著島城前海一線運行的31路公交線,從此花落交運集團,并深深打上了“溫馨巴士”的烙印。
時年,劉永康擔任交運集團下屬的原第一汽車運輸公司的經理。31路開線伊始,劉永康就提出了“溫馨巴士”這個品牌名稱,并在31路線上落實讓市民溫馨出行的理念。當時的市民習慣聽收音機,31路的22輛公交車上就配置了高質量的收音機,每天早上6:30播中央新聞,7點播青島新聞,這一舉措后來甚至影響了全國的公交行業。后來,31路公交車上還安裝了紙巾盒,每天放四包紙巾供乘客使用。“一包紙巾進價9毛4,4包紙巾將近4塊錢。”劉永康回憶說,當時有很多人對這筆開支不理解,但劉永康堅持認為,“不要心疼今天的1塊錢,未來可能給我們帶來100塊錢的收益”。
再后來,車上還配備了雨傘套、清潔桶、醫藥箱、分類報紙……當年就拿下了6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31路公交線的溫馨服務迅速在島城走紅,引發“鯰魚效應”,引領著青島的公交服務日益提升。在劉永康的引領下,交運集團將這份全心全意為乘客服務的“匠心”逐步放大,竭盡所能為乘客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務。現如今,交運溫馨巴士的公交線路上,每輛車有20多項特色便民服務。
這些暖心的服務,成就了“溫馨巴士”品牌,如今成為了享譽全國的中國馳名商標。而公共交通上這種貼心的便民服務理念,至今都還遠不過時,國內其他城市的公交行業,甚至到現在才剛剛開始推行。
■敢為人先
“大鼻子”專業校車領跑全國 如果說31路公交線的創新還只能算是“老樹開新花”的話,那么交運溫馨校車則是劉永康在公共出行方面的創舉。
從2011年9月22日起,青島街頭多了一道亮黃色的風景:10輛嶄新的美式校車正式上路運營,開啟了交運集團在專業校車服務領域的新版圖。當時校車安全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痛點,但由于沒有任何扶持政策,很多企業避之不及,想都不敢想。
“一個孩子身后有六個家長,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憑著對市場的敏銳把握,劉永康決定先試先行。在國家和青島市都沒有出臺支持政策的情況下,交運自行出資采購,作為全國首批專業校車上路。從此,為中國的中小學生鋪就了一條安全的上學路。“2011年,交運溫馨校車公司成立之初,專業校車運營在國內沒有先例可循,注定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交運溫馨校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業榮說,在不斷探索的前進過程中,交運溫馨校車公司開創了“政府主導、財政補貼、企業運營、部門監管”的“青島模式”,受到國內校車同行的爭相學習。如今,交運溫馨校車已達2100多輛,開通專業校車線路4500余條,實現青島七區三市校車全域覆蓋,每天惠及15萬余名學子上學路。
長期和公路交通運輸打交道的劉永康,深知安全是校車發展的第一“紅線”,在校車安全保障方面不惜血本,駕駛行為監控系統、道路行駛監控系統、360度全景監控系統及客流統計系統、胎溫胎壓檢測系統、一鍵破玻逃生系統等安全設施一一配備,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這才有了平安運行2000余天,累計安全運送學生2億人次的可喜成績。
交運溫馨校車還不斷致力于推進國內校車行業的標準化建設,不斷調整、修正校車駕駛員、隨車照管員崗位服務流程,制定安全管理標準、運營管理標準和運行服務標準。六年多的時間,交運校車從行業的領跑者,變身為全國校車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謀定而動
定制公交線開啟全國先河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劉永康的推動下,交運集團在交通出行領域的創新,都開了全國的先河,在服務百姓出行,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幾年來,發展迅猛的高鐵和民航讓長途客運市場日益萎縮,交運集團以往的主營收入下滑嚴重。重壓之下,如何突圍?劉永康帶領著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把交通旅游作為突破口,2010年開始,依托站場資源,交運集團確立了“5321”旅游集散發展戰略,目前已啟用14處旅游集散中心,開發了生態觀光游、健康養生游、品質鄉村游、學生研學游等個性化旅游產品。同時,創新“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建立道路交通博物館,通過開通串聯景區、景點的個性定制與常規游覽相結合的旅游線路,實現文化、旅游與交通的協同發展。
在服務城鄉居民方面,劉永康致力于推動城鄉公交的發展。2012年底,交運集團率先在即墨完成了全國首例縣域全域的城鄉公交全覆蓋,并陸續在青島各區市推廣,使青島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全域覆蓋的副省級城市,還積極承擔完成貧困(偏遠)村通公交市辦實事任務,在青島市的黃島、即墨、膠州、平度、藍谷等區域,累計實現近2700個村莊通上公交車。這為青島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2013年,在深入研究市民出行需求的基礎上,交運集團在全國開通了首條定制公交線,引發國內城市紛紛效仿,定制出行逐漸成為全國公共出行的新舉措,甚至還寫入了交通運輸部制定的《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發展綱要》中。交運集團還不斷豐富通勤公交、擺渡公交、觀光公交、就醫公交、學子公交、宿村公交等定制服務品種,讓市民真正實現了“行有所乘,乘有優選”。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企業都面對“互聯網+”應用帶來的巨大沖擊,劉永康也深知此中蘊藏的機遇和挑戰,在他的指導下,交運集團構建了涵蓋“交運行”“交運單車”“運能融通”“交運快充”“叨叨巴士”“移動支付”等功能的“交運云”服務平臺,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由專業綜合交通企業自主研發并投入運營的道路交通互聯網服務平臺,讓企業搭上了“互聯網+”發展的快車。
■實干興業
打造綜合交通產業生態圈 “追求完美,永不止步”。這句話不僅是劉永康的座右銘,也是交運集團近年來不斷發展的企業精神。“當前,道路運輸企業只有不斷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才能激發活力、覓得生機。”劉永康說,只有根據國家每個階段的戰略發展,對行業保持清醒的認識,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把交運從傳統的道路運輸企業打造成綜合性的交通產業生態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