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量數據正在為諸多領域提供精準支撐。
大數據作為新思維新能源越發受到關注。
3
>>>行業破冰 建交易中心創新體制機制 鞠強提到的大數據在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流動目前還存在諸多困難,而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打破堅冰,創建大數據交易新生態。
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大數據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10月,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大數據要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塑造山東競爭優勢的戰略路徑,并提出要在青島設立并爭取創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為促進大數據產業鏈及生態圈建設,實現數據資源流通,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聯合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成立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17年4月1日,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取得工商營業執照,當年4月25日取得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關于同意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開展權益類交易業務的批復》。
可以說,該中心的成立,創新了體制機制,開創大數據發展新局面。該中心立足青島,輻射山東,充分發揮青島在地理空間、外貿進出口、國家政策、產業規模方面的優勢,建設面向全國提供數據交易服務的創新型交易場所。遵循“開放、規范、安全、可控”的原則,采用“政府指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促進數據流通,規范數據交易行為,維護數據交易市場秩序,保護數據交易各方合法權益,向社會提供完整的數據清洗、交易、結算、應用、安全保障、數據資產管理和融資等綜合配套服務,釋放數據潛在價值,形成大數據產業鏈和生態圈,未來將立足國家戰略層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政府大數據公開,帶動各行業公開數據,通過大數據產業發展促進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建成省內最大的大數據匯聚、交易及運營中心,爭創全球大數據清洗、建模基地。
推動大數據成為全球最有價值資產和商品,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立志于此。
青島大數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偉鵬認為,大數據交易中心實際上解決了數據交易和資產化的問題。作為一個大數據的公共交易平臺,第一要解決的是交易規則的問題,包括數據定價和確權,包括中間風險如何控制等問題;第二個職能就是把大數據交易中心做成一個大數據產業資源匯聚的平臺;第三個職能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也是核心職能,以此來建立這個大數據的產業生態。
“未來對于一直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其實我們已經在做了。現在正在做的數據交易流通、這種生態的平臺,實際上就是在做產業智慧化。本身大數據產業做好了,就一定要跟實體產業相結合,輸出能力越強,對實體產業的發展就越有促進作用。”劉偉鵬說。
業內觀點
尷尬 看不見的數據,看得見的難題 大數據的確是一把利器,但業內也普遍認為還沒有發展到無往不利的地步。
首先面臨的是大數據“存不起”的尷尬。這個問題在視頻信息存儲上尤為突出。據了解,近年來監控視頻數量驚人,增長迅速,公安引導安裝監控攝像機超過2000萬臺,一個月的數據量約為7500PB,一個月的存儲成本高達240億元,而面對高清視頻發展趨勢,挑戰更為嚴峻。并且,監控場景復雜、目標多樣,識別難,跨攝像機案(事)件關聯難,周克華案動用了上千警員看視頻、找目標,不僅耗費人力,時效性還差。
隨著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一些問題的出現始料未及。就拿耗電來說,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產業曾被認為是綠色產業,但隨著發展越來越深入才發現,其耗電量驚人。有媒體報道,2016年中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超過1200億千瓦時,這個數字超過了三峽大壩2016年全年的總發電量。此外“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需要多個層面來推動解決。
青島發展大數據也有自身的短板。據介紹,數據的形成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礎上,青島市整體信息化水平在全國來看是中等偏上,但是作為北方城市信息化投入明顯比南方少,尤其是比長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差很多;從大數據有效利用上來講,青島等一些北方城市不見得比南方差距那么大,但還是有差距。而從企業的數據積累上看,還不是特別完善。“數據的積累依靠每個企業和單位,需要有長遠的信息規劃,只有這樣這種數據積累是有意義的。但如今有些企業沒有一致性的數據積累,獲取的亂七八糟的數據形不成同類型、同質量的數據,也會對大數據的應用有影響。”青島市大數據發展促進會秘書長任保東表示,現在信息化系統更新比較快,系統的生命周期比較短,這就意味著數據的粒度大小都不一樣,“不是說不能用,但會影響應用。”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有標準,解決數據統一性、一致性的問題。“我們促進會把標準作為重要內容,去年發了兩個標準,還要就標準加大協調力度。這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現在從國家層面上講,相關部門也在做著,我們只是從地方上希望將這個進程加快。”其次還要從信息化整體投入上持續加大。任保東認為,目前信息化的應用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但是隨著新技術的誕生,可能對信息化產生更大的推進作用,原先偏重人工替代、提高工作效率,未來可能偏重決策水平等。
轉變 要從“認為好”,到“用著好” 而要用好大數據,讓更多的大數據為我所用,讓大數據提煉出更多的動能,如何扭轉觀念讓大數據落到實處或許是根本。
大數據應用和產業發展到現在,從國家到地方都很重視,都是看到了它在總結過去、總結經驗進而能夠預測未來的核心作用,但這個作用實際上也僅僅是一個初步階段。去年青島針對大數據產業進行了整體發展評估,評估對象包括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市整體情況,還有對高校的評估。其中,對高校的評估體現在科研和人才培訓方面,評估下來的結果顯示,目前青島發展大數據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大數據應用的意識,如何讓大數據落地相對來講是個難點。
“人們都意識到大數據很重要,對以后社會經濟影響很大,但具體到落在本部門、本行業里,還是缺少具體的實施方法。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缺人才,缺少又熟悉本行業業務又熟悉大數據的來擔當重任,把好的想法落地。這也是執行層面上會碰到的困難,是從認為好到用著好的過程。”任保東說道。
還有人想結合大數據做一些事情,但有些數據還拿不到,這就涉及到數據交易和流通問題。各部門之間煙囪林立,各自抱著自己的數據不想開放,怕開放之后有責任。而這歸根結底還是沒有開放的標準。就拿數據脫敏來說,很多個人信息涉及個人隱私,不能隨意公開。但有時候做大數據分析需要知道一部分個人信息就可以,比如只需要知道男女、只需要知道出生年月。這也需要有關部門出臺規范或標準。
此外,信息公開還要破解數據打架的問題。原先數據存放于各個部門,各部門抱著自己的數據;而要真正共享,有點企業在各個部門都有信息,很可能不同部門的統計數字是不一樣的。這里面不統一不一致,可能是因為統計的口徑、范圍、方法、渠道等有差異,原先各自為政看不出問題,但這種差異在形成海量數據之后就會很容易看出來。這種問題要解決,就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還需要更多的協調溝通。
“去年國務院要求加大政府數據開放力度,很多部門也在做這一部分工作,總體上是一個向好的過程。”任保東說自己對此感受比較深,尤其是去年在做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時,調研了市人社局,當時該局初步建設了一個大數據的平臺,其中涉及到城市人員的流動情況、人才的流進流出情況,而根據這些此前無法獲得的信息從宏觀上思考,就可以為城市發展和政策決策做借鑒。“這個用處是非常大的。大數據的核心作用就是利用大量的歷史積累數據來預測未來,起到決策支撐的作用。通過大量的數據來找出規律,讓我們能少走不少彎路。”
無論如何,大數據猶如“隨風潛入夜”般瞬間從研究機構的高閣進入人們的生活,并產生深刻的影響。用好大數據,提煉新動能,助力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我們在路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