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報道
半島都市報4月11日訊 11日,半島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獲悉,由該所研發的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近日完成主體建造。作為我國首個直徑15米的超大型智能觀測綜合浮標系統,可實現海面、水體、海底的長期連續在線實時監測功能,并像一座海上“移動房屋”供科研人員短期駐留。科研人員介紹,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該浮標系統在國際上也是首次研發建造。
“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是2017年11月份開工建造的,目前首批已完成主體建造。”中科院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黃、東海站高級工程師賈思洋告訴記者,該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是中科院海洋所2017年度修購專項海上探測平臺-近海浮標剖面觀測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首個直徑15米的超大型具備智能觀測能力的綜合浮標系統,在此之前,國內浮標體積最大的多是直徑10米的。他介紹,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該系統也是在國際上首次研發建造。
記者了解到,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的建造是中科院近海觀測網絡觀測形式的升級和技術創新,是基于近海觀測網絡多年觀測技術、觀測經驗積累的有益嘗試,是一項創新性的應用工程。
該浮標綜合觀測平臺采用智能絞車開展實時淺水體剖面的多項參數觀測,可實現海面、水體、海底的長期連續在線實時監測功能,是一種適應目前淺海觀測需求的創新性海洋綜合觀測平臺。而在觀測內容和方式上,該觀測平臺具有海氣界面觀測、通量觀測、水面觀測、水體觀測、海底觀測等多項綜合觀測以及應急生態災害專項監測諸多功能于一體的特點,其投入使用將為我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提供更加豐富、完備的數據支撐。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在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創新,該浮標綜合觀測平臺的設計和建造也十分人性化。如同一座海上“移動房屋”一樣,可以讓科研人員在浮標內部空間短期駐留,并設置了生活器具、床位、通風照明系統、儲物空間等。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