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面對新一輪追趕戰略可能遇到的挑戰,轉型是惟一正確的出路,但轉型必須找準方向和路徑。十九大報告提出通過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來全面、系統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的經濟政策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關口的迫切要求,也是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我國進一步發展的戰略目標。
第一,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改變長期以來在趕超型舊體制下形成的速度、數量偏好的粗放型發展特征,才能使供給結構較好地適應需求結構的快速變化和不斷升級的趨勢,才能真正化解過剩產能,降低經濟杠桿,加快振興實體經濟。
第二,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大力推進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堅持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才能在符合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領域,培育新的增長動能和新增長點,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同時使傳統產業得到更新改造、煥發生機,使落后產業得以淘汰。
第三,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通過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鼓勵各級政府進行制度創新和高質量的制度供給,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和機制,才能不斷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第四,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才能抓住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在高水平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基礎上,利用中國龐大的內需吸引全球先進生產要素,尤其是人力資本和先進技術,發展創新經濟,才能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當前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具體的措施和行動。根據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著“重大結構性失衡”的根本性問題,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重點要在“破”、“立”、“降”三個字上下功夫,將追求供給體系高質量落實到具體行動。
破:需要運用結構性政策進行供給側調整,促使資源通過競爭性市場機制更多地流向現代高技術產業中的創新企業,同時要掌握和運用好關鍵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千方百計地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立:一是通過人力資源和科技投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增加高質量部門的供給;二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其改造傳統部門,降低對過剩部門的資源投入;三是以優質的技術創新類資產為基礎,通過金融部門的資產證券化,為社會提供更多質量更高、收益更穩的可投資資產。
降:為了優化實體經濟的發展環境,提高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增加其投資吸引力和競爭力,當前要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和物流等成本。
(作者系南京大學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首批文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