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網2月5日訊 2018年1月份的一天,即墨法院藍村法庭接待了一名“奇怪”的“訪客”——劉某,他既不是案件當事人也不是委托代理人或者證人,安檢人員詢問來意,他支支吾吾,表述不清,直到值班干警接待了他,才搞清楚事情的原委。
原來,劉某的父親因車禍于2017年6月份去世,同年12月,爺爺也因病去世。12月的一天,劉某在打掃家中衛生時發現印有“郵政儲蓄贈品”的兩袋洗衣粉和兩瓶洗衣液,一向細心的劉某由此猜測父親生前可能在郵政儲蓄銀行存過錢,但他把家里翻找了一遍,并沒有找到存單和存折。劉某便去郵政儲蓄銀行詢問是否有存款給贈品的活動,得知銀行有過存2萬元贈一袋洗衣粉和一瓶洗衣液的活動。劉某猜想:有兩份那就是4萬元的存款。但在他想查詢父親生前是否有存款時遭到銀行拒絕,銀行規定非本人不可以查詢存款情況,更別提取款。
為了取出父親遺留的存款,劉某多方打聽辦法。一位鄰居告訴他,“藍村法庭經常開展‘法官進社區’活動,在前白塔村建立了‘法官社區工作室’,還有專門的‘化解糾紛微信群’,你不會用微信,可以去工作室咨詢咨詢,或者直接去法庭咨詢也行……”
劉某欣喜地去了藍村法庭,但是到了門口他心里卻打起了鼓,他擔心法庭不會管這些小事,越想越不好意思開口,因此安檢人員詢問時,他支支吾吾地說不清楚,這才出現了開篇的那一幕。
值班人員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立即告知了蘭振福庭長。在蘭庭長的安排下,喬婧和魯中國接受了劉某的咨詢。兩名工作人員詳細地為劉某講解了遺產繼承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應該如何取得存款的查詢申請書,銀行的遺留存款通常情況下怎樣分配,訴訟流程等問題。兩天后,劉某帶著姐姐再次到藍村法庭,表示還有問題不明白,想進一步咨詢一下。法官耐心地解答了他們的疑問。
劉某姐弟二人得知,因為牽扯到轉繼承和代位繼承問題,如果要通過訴訟解決該問題,其叔父及姑姑們也需參與訴訟。問題弄清楚了,姐弟二人卻又在訴狀上犯了難:誰來做原告,誰來做被告呢?在訴訟過程中,原被告只是個稱謂,但在大多數老百姓眼中,做被告就是天大的丑事。讓劉某的奶奶做原告其他人做被告,這一方案大家都沒意見,但劉某的奶奶已90多歲,行動不便,不能前去立案。如果劉某自己當原告,又怕叔父、姑姑們有意見。經過溝通,叔父及姑姑們同意由劉某做原告,通過“訴訟”取出存款。開庭當日,劉某一大家人全部到庭。為了不給這個家庭平添嫌隙,促進家庭和睦,蘭庭長決定,庭審時劉家人不用坐到原被告席,而是全部圍坐在旁聽席。隨著法槌的敲響,庭審有條不紊地展開,只用了半小時時間,案件順利審結,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
當天下午,劉某給藍村法庭打電話表示感謝,他已經順利將父親在郵政儲蓄銀行的4萬元存款及利息取了出來。至此,這起案件劃上圓滿的句號。
“讓每一個判決、調解更有溫度”,是藍村法庭的工作宗旨。開展“法官進社區”活動,拉近法院與社區居民的距離,變被動聽訴為主動服務,是即墨法院司法為民的真實寫照。
信網全媒體記者 潘雅欣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