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山西太原,民眾使用網約車服務。 中新社記者 武俊杰攝
嘀嗒拼車稱其平臺司機被滴滴出行要求“二選一”,滴滴發文否認
出租車市場再起風云,嘀嗒和滴滴,誰在說謊? “我現在開車的時候用3部手機,哪個平臺有活兒我就拉哪個。”服務于北京某出租車公司的小曹之前開車時只用一部手機就夠了,因為那時只有滴滴出行提供線上電召出租車業務。但自從10月下旬嘀嗒拼車的出租車業務在北京地區上線之后,他必須使用兩部手機。11月16日,首汽約車在北京也開始了出租車業務,小曹在左右兩邊各用一個夾子夾住一部手機之外,在方向盤正下方的儀表盤上又加上了第三部手機。
“誰有單就接唄,我不可能使用一部手機同時開3個賬號,這樣在后臺的兩個平臺就聽不到單了。”小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與他同樣做法的同行并不少。
但是,根據嘀嗒拼車的說法,北京小曹這樣的做法在深圳則遇到了阻撓。12月10日,嘀嗒拼車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12月7日下午5點左右,在深圳的6位已安裝滴滴出行的出租車司機在安裝嘀嗒拼車司機端后,接到了滴滴出行的官方客服電話,被要求‘二選一’,裝了嘀嗒拼車的司機會被滴滴出行做封號處理。”嘀嗒拼車表示對滴滴的做法感到“十分震驚”,并希望“滴滴作為行業的領導者,能真正做到包容與開放”。
滴滴出行于次日回文稱,“滴滴徹查了所有可能的渠道,均未發現有任何滴滴員工有過文中描述的行為。”滴滴表示,“從技術原理和權限管理上看,也無法出現文中所謂的‘剛剛安裝完APP沒幾分鐘,都還沒離開,就接到了滴滴客服人員電話’的情況。”滴滴在文中直指嘀嗒拼車“碰瓷兒”。
嘀嗒拼車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該平臺司機被滴滴出行要求“二選一”,滴滴于次日發文回應,未發現有此行為。
同日,嘀嗒拼車發表第二篇聲明,稱其于12月10日的說法是“基于事實的說明”,至于滴滴是如何做到文中行為,“我們不進行推測”。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隨即聯系事件雙方企業希望作進一步了解,二者均表示不再進行更多的說明,一切以公司公開聲明為準。滴滴與嘀嗒對此事的各執一詞,卷起了出租車市場新一輪風云。
后臺監控技術上是否成立?
專業人士稱有可能 “理論上這種技術是存在的。”不止一位軟件業從業者向記者透露,用戶在下載手機應用之前應用會提示用戶該應用將收集哪些個人數據,大多數用戶會接受這一條款以確保自己能正常使用該應用。
“該應用有可能會監測到它經常調用的用戶數據還被其他軟件調用了,如果調用的數據十分類似,后臺會懷疑用戶安裝了同樣類別的其他應用。”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大體量的互聯網公司擁有這種技術并不難,嚴格意義上講這并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渠道’罷了。只要后門打開,就能看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美團打車業務進入南京市場時,有媒體報道稱,滴滴與美團在南京競爭時曾使用線下“釣魚執法”。一位同時使用兩個平臺的南京司機稱他的一位朋友“在美團上接了一單,‘乘客’找話題閑聊,發現該司機同時使用美團和滴滴,第二天該司機就被滴滴下線了”。
針對此說法,滴滴出行一位內部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稱,滴滴對此報道的真實性不予置評,但即便真的有司機被滴滴下線,肯定也不是因為他使用了其他平臺,而是別的原因。
上海汪先生所在的租賃公司曾將旗下車輛掛靠在滴滴出行,以“滴滴快車”的身份對外運營。汪先生告訴記者,滴滴的確有“線下隨訪人員”,對滴滴司機的服務態度和職業精神進行體驗,以火車站和飛機場最為密集。
汪先生表示,滴滴與有合作關系的租賃公司簽署的合約中的確有“排他協議”,即只與滴滴出行達成合作關系,不可再與競品進行合作。北京一家汽車租賃公司負責人周先生對記者透露了相似的情況。
“滴滴對出租車司機應該不會使用軟件級別的監控手段,但強烈的‘排他原則’很符合滴滴一貫的做事風格。”汪先生告訴記者。
在汪先生看來,“嘀嗒相比于滴滴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體量,此次向滴滴出行‘公開發難’,讓剛上線不久的出租車業務收獲了一些關注。”
數字顯示,嘀嗒拼車體量的確不足以與滴滴相抗衡。來自QuestMobile的《移動互聯網2017年Q2夏季報告》顯示,滴滴出行和滴滴優步司機在2017年6月共有近6000萬活躍用戶,而嘀嗒拼車則只有506萬。滲透率方面,來自獵豹大數據的《2017Q3中國APP報告》稱,滴滴出行的周活躍用戶滲透率超過1.6%,而嘀嗒拼車為0.0465%。
專家稱,出行市場有競爭才有更好的服務 在嘀嗒拼車與滴滴出行陷入各執一詞的“口水戰”之時,出租車司機則在享受著久違了的“好時光”,用小曹的話說,“終于又有競爭了!”
“恢復競爭”給小曹的第一個好處是嘀嗒對每一位推薦嘀嗒拼車給乘客的出租車司機10元錢獎勵,此外許久未見的對乘客端的補貼政策“重現江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下載了嘀嗒拼車,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已經積累了9張使用出租車時可用的優惠券,減價券在幾元至十幾元不等,折扣券則均為8.8折。雖然與當年滴滴、快的“價格戰”時動輒二十幾元甚至幾乎免費乘坐的優惠幅度無法相比,但對出租車司機來說,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我覺得市場變得又有活力了。”小曹說。
據了解,嘀嗒拼車正在積極布局北京市內的大型出租車公司。嘀嗒拼車稱,北京銀建的士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銀建、金建、金銀建等10余家分公司都在號召司機們安裝嘀嗒拼車出租車司機端,嘀嗒拼車還將“提高出租車司機的收入”當做自身服務的宗旨之一。
但小曹對此卻并不十分“買賬”。“在我看來嘀嗒拼車與滴滴,還有此前的快的沒有什么本質區別。都想通過出租車市場拉流量而已,是為平臺,而不是為司機‘多賺錢’。”不過,他也認為,多家競爭的局面會使任何一家都不敢亂來,“不能讓某一家說什么就是什么”。
目前,業界對“恢復競爭”的呼聲高漲。“在滴滴和快的以及滴滴和優步競爭的時候,市場上還沒有這么多對叫車難和打車貴的抱怨。”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認為,目前的市場發展還不夠穩定,按照慣性繼續下去,對消費者也會有不利。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研究院院長張國華則更直接地說:“現在我們能更清楚地看到,在出行市場上有競爭才有更好的服務。”
滴滴通過出租車流量向快車導流?滴滴表示否認 小曹告訴記者,在出租車市場只被滴滴出行一家軟件服務時,他基本沒有接到過距自己位置3公里之內的出租車訂單,“凡是派給我的單,一律3公里之外,乘客上車后告訴我周圍全是空車,他也疑惑為什么要一個3公里外的司機來接我,對滴滴的這種算法我表示不理解。”
雖然“不理解”,小曹還是給出了大多數同行的“猜測性意見”:滴滴希望通過出租車的流量向快車服務導流。
針對出租車司機質疑的“導流”一說,上述滴滴人士表示否認,“滴滴的派單算法的確遭到質疑,但其本身的運行機制十分復雜,很難向外界清晰地闡明。”
據業內人士介紹,滴滴快車和專車兩個事業線于2016年10月上線了名為“谷雨”的管理系統。在谷雨系統里可以實時看到每個司機當天的數據,有多少訂單被取消、差評和乘客投訴,“司機診斷”功能會給每個司機出具一個診斷報告和建議,通過系統發送給司機。上述人士稱,滴滴希望推動此系統在更多的出租車公司中使用。
然而,派單算法機制是如何運行的,滴滴則從未對外披露過。
“不導流,不派單,只做信息撮合平臺”是在滴滴之后新進入出租車業務的企業經常提及的。據了解,嘀嗒和首汽均無類似于“快車”的業務,“拼車”“順風車”和“專車”服務與出租車在價格和類別上均不直接對位競爭,首汽和嘀嗒“不導流”邏輯上基本成立。
但“不派單,只做撮合平臺”在技術上是不成立的,上述滴滴人士表示,身處北京市昌平區的司機不可能在所謂“撮合平臺”上聽到北京市西城區的叫單,系統不可避免地要根據所處的地域為司機“挑揀”附近的叫車信息。
“必要的算法還是要有的,滴滴使用派單模式的初衷是提高乘客的乘車體驗,不讓乘客感到司機‘挑肥揀瘦’,此外司機也可以不選擇派單模式,繼續留在搶單模式中,目前兩個模式是并行的。” 這位滴滴人士說。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銀昕|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50期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