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戴先任
盡管已經63歲了,但家住上海市嘉定工業區陸渡村的金瑩仍然很忙碌。作為嘉定區遺體捐獻登記者聯誼會的一員,她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宣傳、解釋、登記和組織工作。如今,她所在的大家庭中已有17人先后在嘉定區紅十字會辦理了遺體捐獻登記手續,成為上海市遺體捐獻登記人數最多的大家庭。(10月29日澎湃新聞)
數千年來,國人都講究“入土為安”,這種思想根深蒂固。近些年,選擇死后捐獻遺體的人越來越多,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人對捐獻遺體表示不理解。比如,有的子女遵照父母生前意愿,把父母的遺體捐獻出去,結果卻被鄰居和親友們指責為“不孝順”。有的老人堅定地想在死后捐獻遺體,卻遭到子女的阻撓,愿望無法實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大家庭有17人選擇遺體捐獻,就顯得極為難能可貴。當然也要看到,這個大家庭并非從一開始就都認同捐獻遺體這一觀念,對家中第一個捐獻遺體的親人,其他人也曾經持反對或質疑態度,但漸漸地其他人也受到影響與感召,以點帶面,越來越多的親人開始認同這一做法。而相同的志愿也讓他們親情的紐帶更加堅固。
這是一個讓人心生暖意的故事,體現出的是一種無言的大愛。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死后捐獻遺體,當越來越多人的觀念變得開放,會帶動更多人加入“大愛無私的隊伍”,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慢慢形成沖決固有觀念的力量。這樣一來,死后捐獻遺體等先進觀念才會蔚然成風。另外,這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引導力度,不能讓選擇無私奉獻的人及其家人“吃虧”,比如,多給予相應的精神與物質獎勵,這樣才更好地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激勵更多人進一步做出貢獻。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