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0月13日消息 青島市高度重視新市民子女就讀保障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符合青島市入學條件的新市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實現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2012年11月底,青島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在校新市民子女12.5萬名,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18%。其中,市內四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在校新市民子女4.4萬名,占市內四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32%。截至2017年4月,青島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在校新市民子女18萬名,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23%。
青島四方區夢想學堂
新市民子女公辦學校全接收 2004年,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城市外來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基礎教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流入地政府負責新市民子女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校為主接收。為了切實保障新市民子女與本地學生共享教育資源,共享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青島市沒有設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而是以公辦中小學為主接收。據統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98%的新市民子女在公辦中小學就讀,只有2%由家長選擇在民辦學校就讀。公辦中小學對新市民子女的全接收,保障了他們入學機會的均等,有利于推進教育公平。
各區(市)教育(體)局、各公辦中小學積極挖潛,盡可能多地接收新市民子女就讀。各普通中小學空余學位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在規定的班額內,有空余學位的學校都會接收居住在本校招生區域內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對于符合入學條件但沒有聯系到接收學校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就近安排到公辦中小學就讀,保證其按時接受義務教育。
新市民子女免費義務教育 從2004年開始,青島市公辦小學和初中學校免收新市民子女借讀費。從2007年開始,青島市開始免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2012年,包括新市民子女在內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課本費和作業本費。在教育投入方面,青島市堅持新市民子女與本地學生完全同等待遇,財政部門每年按照學校實際在校人數撥付教育經費。同時,財政部門還從教育專項經費和中央財政安排的資金中,對新市民子女集中的學校加大了補助力度,用于改善辦學條件。新市民子女與本市學生享受同等的國家助學政策,保障他們不會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與本地學生平等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從2004年開始,在青島市接受完義務教育的新市民子女,可以與本地學生一同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可以報考本地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報名條件、錄取分數、收費標準等,與本地學生完全相同。2007年,市教育局出臺了《青島市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普通教育工作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新市民子女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具體實施辦法,新市民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方面完全享受市民待遇。
保障新市民子女受教育質量 實施“家長素質教育工程”,努力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各學校在堅持“四為主”(以班主任為主講教師,以班級為主要組織單位,以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要內容,以班級授課為主要形式)辦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外來務工人員實際情況,探索建立具有學校特色、行之有效的家長學校辦學模式,不斷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開展“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為新市民子女創造溫馨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新市民子女有其自身的特點,需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他們投入更多的熱情,付出更多的愛心,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能,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各學校組織本地學生與新市民子女開展“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到新的群體當中,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逐步消除陌生感和自卑心理。
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探索新市民子女教育規律。針對流出地學校在學制、課程設置等方面與青島市存在較大差異(英語學科尤其明顯),青島27中、山東路小學等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校本教研,對新市民子女的薄弱學科進行集中補習或個別輔導。教科研部門組織有關學校集中開展新市民子女教育專項課題研究,探索新市民子女教育規律,致力于教育質量的提高。
記者 游瀟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