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通訊員 韓麗
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可謂大咖云集,觀點先鋒。開幕式之后,主旨演講階段五位來自國內外的知名經濟學家、企業家、科學家圍繞“東亞聯通,絲路共贏”這個主題,結合各自的實踐領域,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海水稻目標種植1億畝養活8000萬人 我們能跟海洋要更多的東西,比如糧食。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演講主題為“海洋科技與糧食安全”。他說,世界有9.5億公頃的鹽堿地,亞洲有3.2億公頃,占全球的1/3以上。中國有1億公頃的鹽堿地,其中有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發展海水稻,開發利用鹽堿地,有利于保障世界和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
袁隆平認為,水稻是改良種植鹽堿地的首選糧食作物,海水雜交稻能夠利用鹽堿地大幅度增產糧食。“我們計劃在三年之內培育出一個耐海水的濃度到0.3%到0.9%的高產雜交稻,畝產300公斤以上。我們希望3年之內把它選育成功,最后發展到1億畝海水稻鹽堿地。按每畝增產最低300公斤來算可以增產300億公斤糧食,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可以養活8000萬人口,這是我們的目標。”
目前耐鹽堿的水稻品種有7個已經通過審定。“我們去年在青島成立了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我們計劃到2018年示范海水稻面積1000畝,2019年計劃十萬畝。“生產雜交稻和海水稻一方面可以提高糧食產量,保證糧食安全,還可以促進世界和平,意義重大。”
一帶一路倡議開啟海洋合作新時代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復旦大學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發表了“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海洋”主旨演講。他說,海洋是大自然命運共同體的組成,更是世界文明的組成。“一帶一路”倡議開創了海洋合作的新時代,我們完全有理由在合作共贏中迎接東亞海洋共同的未來。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前副校長、美國工程院院士威廉·韋伯斯特(William Webster)發表了“海上鉆井裝備:中國的機遇”主旨演講。他認為,隨著陸地油氣資源的枯竭,海上油氣的開發將成為以后的重點。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海洋工程的創新和品牌建設,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印尼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安瓦爾·納蘇蒂安(Anwar Nasution)在“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下之崛起” 主旨演講中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使傳統的絲綢之路煥發新生機。同時,中國在國際貿易當中的參與份額越來越多,在國際格局中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基因科學將從生命的制高點布局未來產業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圍繞“從物質時代到生命時代”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當下,生命科學、基因科學在世界范圍內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機會。中國在胰島素合成、人類基因、水稻基因等方面的科研水平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未來,基因科學將從生命的至高點布局未來的產業形態。
汪建說,這是一個生命時代,一個全新的時代,可能給我們一個百年不遇的機遇。16、17世紀的顯微鏡確定微生物和疾病關系;19世紀的細胞學確定了生命的最小生命體;上一個世紀確定了基因和人類的關系、和細胞的關系;而21世紀人們開始探索如何掌控生命,尋求生命存讀寫的內在關系。“現在解讀生命已經從細胞到了分子水平,從閱讀DNA到編寫DNA。現在完全可以說進入納米和比納米更小的尺度上來認知生命。”
基因研究的意義何在?汪建說,基因研究要考慮把出生缺陷控制住。“9月6日,我們在黃島啟動全區出生缺陷控制。”他認為,如果黃島能夠做到,會有更大的可能。而這一點已經有了印證,天津聾啞學校的入學率經過五年大大降低。不僅如此,基因可以讀,很多疾病都可以預防,甚至在探索基因能否被改寫。“上個月青島華大跟深圳華大一起,把人疾病的胚胎也改了改。一個胚胎可以改掉74%的細胞。腫瘤的治療用這一個基因編寫的方法,我們已經開展了臨床一期。”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