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
暑假里,有些大學生返鄉,與父母團聚;有些大學生踏上旅程,四處觀光。但8月21日,記者走進青島大學校園,看到的卻是全體師生忙于學習、實踐的情景。據了解,青島大學從今年8月21日開始,正式開啟了為期四個周的夏季小學期,打破了往年春秋兩學期的傳統學制,試行“兩長一短”的三學期制。夏季小學期不以上課為目的,而是學生自主選擇,通過集中的實踐活動和高水平學術報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的學生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
夏季小學期
為期四周 8月21日,記者來到青島大學中心校區,到處都是熱鬧的學習、實踐場面。計算機實驗室里,學生們正在學習計算機創新創業實踐課,有針對地應對即將到來的計算機競賽;實訓基地里機電學院的學生們正在進行金工實習,用車床加工零件;物理實驗室里,研究生正帶著本科生一起做實驗,一起探討實驗過程及結論……這些都是青島大學夏季小學期第一天的實踐場景。
在傳統觀念里,兩個學期、兩個假期的教學模式伴隨著大多數人的學業生涯。但從今年開始,青島大學由兩學期制改為“三學期制”。青島大學教務處處長孔偉金介紹,按照計劃,學校大二至大四學生從8月21日至9月17日的四周時間實行“夏季小學期”。大一新生9月6日報到,一直到9月17日將進行入學教育、軍訓和新生入學測試,這些均屬于夏季小學期的計劃安排。9月18日,全校學生將一起開始2017年秋季學期學習。
所謂“三學期制”,就是把一學年分為“兩長一短”三個學期,并在保持總教學周數和假期周數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原有兩學期的基礎上,從每學年的上、下學期中各抽出兩個周時間組成一個“小學期”。“學校試行‘三學期制’后,每學年春、秋學期分別為18周,夏季小學期為4周。夏季小學期沒有上課的壓力,學生可自主選擇,用于給學生普及通識教育,提供實踐機會等,從而提升綜合素養。”孔偉金表示。
“小學期”可以
集中精力搞科研、競賽 “我今天在研究生學長的帶領下做了DAST晶體合成實驗,這個合成過程需要兩三天才能完成,原來我只能找一個相對空閑的周末來集中做這樣的實驗。而在夏季小學期當中,沒有專業課壓力,我可以每天都泡在實驗室里,來做這些實驗。”物理科學學院大三學生黃婭告訴記者,她很喜歡做科研,9月份還將參加物理創新大賽,但是以往假期由于大家時間、計劃不同,她經常一個人泡在實驗室里,很多問題都搞不明白,“現在有了夏季小學期,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做實驗了。”
在計算機創新創業實踐課上,大二學生馬明燦正在電腦前飛快地設計著自己的編程,根據老師的指導來應對即將到來的計算機大賽。“與平時學習理論知識不同,這堂課更重于實踐,我在上一學期就選了小假期里的這門課,主要為了給自己一段能夠集中精力備戰競賽的時間。”
據介紹,選這門實踐課的學生將會在兩個周的時間里集中上完64節課,成績合格者可修得兩個學分。
“前兩個周主要安排本科生科技創新競賽和集中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在這種沒有課程、作業、考試的壓力下,學生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興趣愛好、科研競賽當中,發揮夏季小學期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作用。”孔偉金說。
300余場高端報告
可供學生自由選擇 “不過這些只是夏季小學期的開始,更重要的是后兩周的高端學術報告。”孔偉金說,在小學期后兩個周里,學校共為學生安排了300余場高端學術報告,內容涉及科學、文化、藝術、歷史、哲學等領域,主講人有院士、國字號專家、外交部大使、知名老校友、企業家等高層次專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社會責任、人文情懷等。”
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滕冰教授說,夏季小學期前兩周集中搞競賽實踐類活動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形成濃厚的創新氛圍;后兩周開展高端學術報告,又可拓展學生視野。“無論是想涉獵新領域的知識,還是想了解主講人的成長經歷,大家從中都會有所收獲。”據了解,學生在夏季小學期當中每聽完8個報告就會修得1個學分。
記者采訪發現,青島大學為推進一流本科建設進行了很多實際變革。比如今年青大有54個專業分為18個大類招生,在這種“大類招生”模式下,學生可在本科前一兩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重新選擇具體專業。此外,青大還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新型“通識+專業+多元/實踐”人才培養模式;設置了8個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模塊。
■背景
“三學期制”
引發教改思考 據了解,在1985年以前,我國高校基本上都是每學年設置兩個學期。這對加強基礎、強化專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通行的三學期制相比,這種設置在課程設置、學生選課等方面缺乏彈性,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隨著高校規模擴大與教學資源有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的兩學期制已經不能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這不利于高等教育多樣化、整體性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學期制改革顯得尤為必要。為此,國內部分高校開始嘗試實行學期調整,“兩長一短”三學期制、四學期制、兩學期加暑期課程、兩學期加暑期“工作學期”等應運而生。
最早把“三學期制”引入大學教學管理工作的是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先生,他的這一教育創新最早在上海工業大學得到實踐。目前,“九校聯盟”中已有6所高校實施“兩長一短”的“三學期制”、1所實施“四學期制”,39所“985工程”高校中也有20余所已全面實施“三學期制”,許多地方高校也積極投身于“三學期制”改革。“三學期制”以其特有的制度優勢受到越來越多高校的青睞,不過具體試行過程中卻是各有特色。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