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戴先任
面對非法偽造、買賣臨牌這一黑色產業,相關部門接下來需要加大對假臨牌的查處力度,更要完善臨牌發放與管理制度,遏制由此衍生出的制售假臨牌的黑色產業。 機動車臨時牌照,是新車正式上牌前上路通行的臨時憑證,工本費10元(南京地區標準),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臨牌竟然也成了一些人瘋狂斂財的工具——10元的臨牌到了北京、天津和上海等限牌城市,能賣到兩三千元。一個包括車管所“內鬼”在內的26人團伙,在短短半年內,非法偽造、買賣臨牌近萬張,非法獲利數百萬元。(7月26日《揚子晚報》) 這個26人的團伙,在短短半年時間內非法偽造、買賣假臨牌將近1萬張,非法獲利數百萬元。他們通過車管所的“內鬼”,將假臨牌信息上傳到公安內網平臺,以假亂真,使得交警查臨牌時,很難辨認出真假。這也是為何這一團伙能在短短的半年內銷出這么多假臨牌。
而一張僅僅10元的臨牌,卻有這么多人寧愿花兩三千元去購買假牌。其原因也在于一些大城市為了緩解交通壓力,發布了“限牌令”,嚴格控制機動車牌照的發放數量和頻率,從而造成很多車主在三次申領臨牌后,仍無法辦理正式牌照。另外,有一些進口車包括走私車,存在車輛手續不全、辦理臨牌程序繁瑣等問題,從而對于假臨牌有旺盛需求。另外,制度存在漏洞,也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這個非法偽造、買賣假臨牌的團伙中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等罪名,被批準逮捕。但是這一案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解決。比如這一團伙通過勾結車管所“內鬼”,就將假臨牌“洗白”,這樣的制度漏洞必須堵住。另外,市場對假臨牌的旺盛需求更值得警惕,很多車主在購買假臨牌時,明知是假的卻仍然購買,這種行為雖然不能與制假售假者同罪,但他們開著裝上假臨牌的車上路,也違犯了交規,也應該依法予以懲治。
有需求端,有制造端,有消費端,三方聯手“養肥”了制售假臨牌的黑色產業。面對非法偽造、買賣臨牌這一黑色產業,相關部門接下來需要加大對假臨牌的查處力度,更要完善臨牌發放與管理制度,遏制由此衍生出的制售假臨牌的黑色產業。除了對假臨牌保持零容忍及嚴厲打擊的態勢,還要做到堵疏結合,比如要能嚴查走私車輛,對于合乎上牌資質的新車,要能簡化繁瑣手續提高上牌效率等。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