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去年4月青島成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第二批試點城市,李滄區是唯一試點區域,并將文昌路部分路段作為首條樣板工程進行海綿化改造。隨著工程的完工,海綿化改造的效果如何?4日,伴著島城的春雨,記者來到該路段調查發現,透水磚鋪成的人行道沒有絲毫積水,像是一塊展開的濕抹布,而路邊的雨水花園、蓄水模塊等,全年還可蓄水84立方米。搭配著路邊層次多樣的綠植,該路段不僅通過了雨天的檢驗,還變身成一個景致美觀的水文生態圈。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偉 報道 雨后的文昌路人行道上沒有積水,被居民稱作“會喝水的路”。
人行道上毫無積水 4日上午,記者來到現場看到,盡管天空下著淅瀝的雨,但文昌路車行道和人行道的景象卻截然不同:車行道上雨水順著斜坡路面流淌,每當有車輛經過就水花四濺;而在人行道上卻不見有存水,滴落的雨水都被透水磚吸透滲入土基中,路面看起來像是展開的濕抹布,行人走在上面既不會打滑,也不用擔心弄臟鞋子。
李滄區建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4月,青島作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第二批試點城市申報成功,李滄區成為青島市海綿城市建設唯一試點區域。“從2016年底至今年4月,文昌路的金水路至文安路段作為樣板進行了海綿化改造,這也是青島市第一條海綿城市改造道路。”工作人員稱,該路段南北向全長約640米,附近有不少居民區和學校。工作人員介紹,文昌路原有的道路特點包含了青島市道路的典型特色,將其定為樣板工程,也是為后期青島市全面開展的其他道路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示范和參考。
一年能蓄水84立方米 記者在該路段的人行道邊走邊看,人行道被改造為透水人行道,人行道綠籬改造成了下沉式綠籬,并在人行道上設置橫向截水溝,攔截滯留雨水,而兩側綠化帶則結合地勢及周圍景觀改造為植草溝、生物滯留帶及雨水花園等海綿景觀。工作人員介紹,雨水花園是在地勢低洼處設置的,通過不同的植被搭配,將雨水過濾存儲后,多余部分會流到下坡處的蓄水模塊里,而蓄水模塊是鋪著鵝卵石等的敞開式水池,在文昌路試點路段的一處蓄水模塊可以存儲22立方米的干凈雨水,能用作綠化灌溉、道路噴灑用水。隨著積蓄的雨水不斷增加,記者看到,眼前的蓄水模塊里已經匯集了一些水。
除此之外,文昌路該路段海綿化改造后,每年能吸收存儲雨水84立方米。記者在靠近路沿石的樹根處,還發現了一些排列整齊的小鐵籠和不銹鋼的管道,“這個籠子叫石籠,里面裝著的是小鵝卵石,能過濾流淌下來的雨水中的樹葉等雜物。”工作人員介紹,文昌路整個道路及綠地系統能自主保留所需雨水,當自需用水蓄足了,而匯聚的雨水又超過人行道綠籬的蓄滲容量后,過濾后的水通過不銹鋼的導流槽流到下坡,經過一個又一個的導流槽傳輸后,在路口處匯入設置的雨水井,排入市政雨水管網,最終匯入河道水系。
文昌路通過雨天“驗收” 去年11月底,文昌路該試點路段進行海綿化改造如火如荼時,記者曾來此探訪,當時施工工人抬來一桶清水澆到人行道的透水磚上,幾秒鐘的工夫,這些水就被透水磚全部喝光,人行道上沒有留下水漬,被附近居民笑稱是“會喝水的路”。4日,文昌路該路段在經過一場雨后,“喝水”、蓄水、排水等功能也正式通過了雨水的“驗收”。整條道路仿如有了生命,像海綿一樣,雨天充分吸收水分,杜絕內澇;晴天,尤其是缺雨的天氣,持續釋放水分,涵養地下土壤,起到滋潤植物、調節氣候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李滄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占地25.24平方公里,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李滄三年計劃建設公共建筑類、住宅小區類、公園與綠地類、道路與廣場類、水系整治與生態修復類、管網建設類等258個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41個。
鏈接 不光會“喝水”,植被更美了 除了能截留雨水外,文昌路通過海綿城市改造后,道路兩側的植被等景觀也得到了優化,其中植草溝、生物滯留帶、雨水花園等海綿景觀,選用芒草、千屈菜、玉帶草、狼尾草等既耐澇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在雨季和旱季都可旺盛生長。其余部分則增加各種開花的植物,如榆葉梅、美人梅、棣棠等。喬木的選擇配置上則以山楂、山杏、云杉、白皮松等根系發達、枝葉繁茂、凈化能力強的植物,常綠與落葉植物搭配,保證冬季也有景可觀。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