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42歲的青島啤酒二廠釀造部制麥工段長張云鴻,是一名陪伴著大麥一起工作了23年的制麥專家,他從最初一名“零基礎”的實習生,如今已經成長為青啤公司的“金藍領”,并收獲無數榮譽。
制麥工段是啤酒釀造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釀酒工藝中的基礎環節。麥芽的質量,影響著啤酒的質量。在長期的工作中,張云鴻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經驗,來保證麥芽的質量。他還總結了“望、聞、咬、捻”四部曲,“‘望’,先仔細查看外表。麥芽大小、色澤均勻,有光澤,呈鮮艷的淡黃色為上乘;‘聞’,是聞麥芽是否香味濃厚,味道純凈才是啤酒原料的佳品。而要了解和判斷大麥的內在質量,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咬’和‘捻’了。”張云鴻說,大麥“咬”起來粉狀粒多,表明內含豐富的淀粉,同時也富含適中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供酵母菌發酵時的營養需要。好的大麥在用手指輕捻時,麥芽疏松但是表皮不碎的才符合要求。如今,張云鴻能根據發芽過程中對芽葉長度、手感水分等的感官判定,預測麥芽生長趨勢,及時調整后續控制,保證成品麥芽理化指標合格率100%。
工作中與麥芽“親密接觸”的張云鴻。
19歲進青啤,從一無所知的實習生到制麥貯選班長、制麥發芽班長、制麥刷洗班長再到現在的青啤二廠制麥工段長,張云鴻23年如一日,成為精益求精的麥芽守望者。麥芽水分含量波動0.01,就可能導致釀出來的啤酒不合格。“雞蛋里挑骨頭”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制麥工序的所有環節,他都沒有放過。同時,張云鴻每天都想著怎樣改進工藝,提升麥芽質量。2016年底,他為了提升干燥爐麥層的均勻性,他不畏艱辛地研究資料、反復調試設備,終于進一步提升了麥芽質量,還縮短了干燥周期,起到了節能減耗的作用。這些年,張云鴻始終保持著24小時通訊暢通,對于突發性異常,他都是第一時間找出最佳補救方案,將異常影響降至最低。
付出總有回報,張云鴻先后獲得了山東省金藍領、青島市首席技師、青島市技能工人先鋒、青島市技術能手等稱號,2015年,張云鴻還奪得振超技能大獎。
從2015年起,張云鴻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青島啤酒“技能大師工作室”首批大師,他把自己一身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團隊和同事。在他的帶領下,制麥工段榮獲過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等榮譽稱號和先進班組等多項集體榮譽,并先后涌現出多名省市首席技師、突出貢獻技師、高級技師和公司首席技能師等專家。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