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燕農
“好不容易(通過培訓班)學會用智能手機,春節加了女兒的微信,沒想到她把我屏蔽了,想想也挺難受的。”日前,家住寧波市西門街道的劉阿姨向記者吐槽,女兒的朋友圈,連做美甲的小妹都能看,卻把親媽屏蔽了。相關小調查顯示,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完全開放的子女不到四成。(2月9日澎湃新聞) 一邊是很多父母想親近子女的生活,主要為了通過朋友圈了解子女的日常狀況,而努力學習使用智能手機;一邊是煩惱于父母的過度關心給自己造成的困擾,而在朋友圈中屏蔽掉父母——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對親情矛盾。當然,不能否認,由于知識背景、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的不同,兩代人在朋友圈中會出現溝通障礙,也不能否認,有人屏蔽父母是怕父母了解太多而擔心。
但是,最為主要的矛盾,或許還在于想親近子女生活的努力和拒絕干擾之間的分歧。其實,兩代人之間的這種分歧,在線下就存在,只不過如今搬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朋友圈里。而追憶曾經母親節、父親節微信刷屏的那份孝意,總會覺得“發朋友圈的初衷是希望獲得別人的共鳴、支持、贊同”這種說辭,解釋不了把不會點贊的父母屏蔽掉的魯莽。某種程度上,為人子女者需要做些許自省和反思。
移動互聯網幾乎無孔不入地嵌入生活,已經無可阻擋;而社會流動性的爆發性呈現,也已經無可改變。是把父母丟在工業時代,還是攜手進入到數字時代;是這一邊微信朋友圈玩得風生水起,而那一邊只能隔空思念——這是一個問題。學會在朋友圈里跟父母做朋友吧,因為他們渴望通過這種便利、大眾化的聯系方式,圍觀和親近遠方子女的生活,也因為所有的善意都有技術化掩藏的方法,比如朋友圈分組管理,怕父母擔心的信息可以不讓他們看。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