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次單位體檢時,秦先生發現自己血糖值有些偏高,他很擔心是不是得了糖尿病。醫生說,一次血糖值偏高并不意味著就是糖尿病,最好能復查一次進行確診。中國是糖尿病大國,糖尿病前期“走在懸崖邊上的人”也越來越多,如果不注意預防,將會轉化成糖尿病。
隨機檢測超過11
才可以確診 “血糖測出來比正常值高,空腹達到7mmol/L,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在最近單位組織的一次體檢中,秦先生的抽血化驗結果顯示,血糖值比正常水平高了不少,他很擔心自己得了糖尿病。“可能最近工作比較忙,作息有點不規律,不過除了感覺有點累以外,也沒有其他明顯的不適癥狀。”
據了解,血糖正常標準為空腹3.9-6.1mmol/L,餐后兩小時6.7-7.8mmol/L。不過超出正常范圍,也并不意味著就是糖尿病。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科護士長王俊巧說,心情、睡眠、沒有嚴格禁食等因素也會影響測試結果,一次血糖值無法體現總體血糖狀況,需要測試兩次血糖值進行確診。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趙淑淼介紹,如果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餐后兩小時血糖值在7.8-11.1mmol/L之間,則有可能處于糖尿病前期,需要再做OGTT(口服葡萄糖耐實驗)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進行確診。而如果兩個數值分別超過7.0mmol/L和11.1mmol/L,則意味著可能已得糖尿病,需要再進行一次靜脈血糖檢測來確診。如果兩次測試結果都超出正常范圍,那就要小心糖尿病纏身了。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糖尿病醫院副院長李新華說,糖尿病也會有典型的明顯癥狀,即“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如果一次隨機血糖超過11mmol/L,也是可以被確診為糖尿病的。
國內“糖人”過億
每年400萬人死亡 “我國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患病人數占全球的1/3。2013年中國約1.1億人已經確診為糖尿病患者,每8秒鐘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喪生,每年有400萬人因糖尿病死亡。”趙淑淼說,我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人,其中近60%的糖尿病患者雖已得病多年,但自己卻不知道。
“最近體檢,不少人看到自己血糖值超標,都會來咨詢是不是糖尿病。也有的已經連續幾年血糖值都超出10mmol/L,卻因為沒有明顯不適而沒當回事。”趙淑淼說,結合臨床來看,目前多數糖尿病人只有等到出現并發癥時才去就醫,主動就診的不多。
“從前往往以為2型糖尿病主要是50歲以后才發病,是個老年病。但現在不是,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發病特別多。”趙淑淼接診過最小的兩個糖尿病患者,一個13歲,另一個僅11歲,兩人都有家族遺傳史。
糖尿病為何會緊盯年輕人?趙淑淼說,這主要跟現在青少年過度肥胖、運動較少有關。“那個13歲的糖尿病患者,就是家長怕他營養不良,生生補成了小胖墩。后來孩子一下子變瘦了,想到有家族遺傳史,測了血糖才發現是糖尿病。”
適量運動+控制飲食
1/3前期患者能恢復 有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達15.5%,相當于每四個成年人就有一個為高血糖狀態者。而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間的糖耐量低減,和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間的空腹血糖受損,都屬糖尿病前期。
李新華說,有人稱這類患者為“走在懸崖邊上的人”,因為這部分人群如果不注意預防,將會發展為糖尿病。不過,如果進行生活干預,有部分人群血糖水平也可以轉為正常。“在糖調節受損人群中,三分之一將進展為糖尿病,三分之一會維持原狀,還有三分之一能恢復為正常人。但前提是患者應及時、積極地進行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調整。另外像有家族遺傳史、40歲以上人群和腹型肥胖者,必要時要用藥物進行干預。”
趙淑淼提醒,為降低糖尿病以及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像老年、肥胖、超重、有家族史、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運動少等高危人群,在常規體檢測空腹血糖之余,應定期檢測餐后血糖。以便盡早發現高血糖,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李新華介紹,適量運動能幫助控制血糖。除此之外,日常嚴格控制飲食同樣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環節,像糖調節受損人群需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尤其是甜食應盡量避免,不可暴飲暴食。同時,還應控制飲酒,避免酒精影響葡萄糖的調控。
“剛發現糖尿病趕緊治可事半功倍,新發糖尿病人應積極治療糖尿病,不要以為病情較輕就忽視,沒并發癥時治療效果更好,有部分人的胰島功能可恢復,若等并發癥出來再治療,效果差很遠。”趙淑淼說,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其引起的各種急慢性并發癥,如急性的包括可致死的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慢性的包括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