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只報道不扶貧”,隨著火爆全國的視頻引發關注,質疑聲也隨之而來。“常熟童工”視頻的拍攝者老韓告訴媒體,這些孩子外出打工,并非因為家里貧困上不起學,而是覺得讀書無用,“出來打工既能賺錢,又可以被村里的同齡人‘羨慕’,盡管很累,但出來也不想回去了”。(11月24日北京電視臺) 法治社會,如果我們還要偏執于非法童工該不該解救的偽問題,這就像不肯拆裹腳布。底線之下,哪有什么次壞選擇?悖謬的論調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這個“讀書無用論”。這些孩子,原來并非我們所理解的沒錢上學;而是有錢也不想上,因為他們“覺得讀書無用”。有了這樣的“原來”,包工頭的罪惡感似乎減了幾分,中介掮客的“壞人光環”似乎黯然失色……這些沒日沒夜在縫紉機前的孩子,反倒有了幾分“自作孽”的錯覺。
不過,這樣的邏輯推演,果真就沒有問題嗎?第一,童工的意思,是說這些孩子還是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判斷未盡準確,他們說“讀書無用”,不過是童言無忌罷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怎么能拿孩子的見識去錙銖必較?
第二,讀書有沒有用,這不是童工能說了算的。沒讀過書的孩子,沒進過高校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以知識兌換命運逆襲困局的孩子,有什么資格或本事論斷“讀書無用”呢?讀的什么書、以什么姿勢讀書,結果當然是不同的。童工對讀書的認知,大概來自于父母、來自于周遭環境,他們認為讀書無用,恰恰說明根植于當地的代際固化的土壤,是多么的冷峻和板結,而他們所見識的讀書改變命運的樣板,又是多么的寥落和稀缺。有人撰文駁斥解救行動,認為《常熟童工:在生存面前,青春就是個屁》。但類似論調恰恰忘了,這些童工如果當真堅信“讀書無用”,他們、他們的孩子、他們孩子的孩子,除了流水線上的人民幣,還有更遠的遠方可以觀望嗎?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