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杭州11月15日電 題:互聯網助力中國跨越式發展
新華社記者郭宇靖、王曉潔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于16日至18日在浙江烏鎮開幕。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創新驅動 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會議期間將集中展示中國互聯網發展成就和全球范圍內互聯網技術成果。專家認為,從1994年我國接入互聯網開始,伴隨著政策推動,22年來互聯網在我國蓬勃發展,助力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跨越式發展,大幅改善了居民生活狀況。
1994年4月,一條64K國際專線的開通,使中國成為在國際上被正式認可擁有全功能互聯網連接的國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盡管晚了發達國家20年才接入,但是互聯網和科技的結合,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帶來了產業技術的變革,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轉型。
1998年門戶網站興起改變了信息獲取方式,1999年電子商務興起推動商業零售變革,同年剛剛誕生一年的騰訊公司推出了第一個即時通信軟件“OICQ”改變了社交方式,2003年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誕生替代了居民傳統支付方式,2005年博客元年變革了學習交流的模式……多年的互聯網發展和變革在我國從未停止。到2013年開始,大數據、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更是帶來了新一輪信息革命。22年過去了,互聯網一直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政策的推動是互聯網發展和創新的有力推手和保障,近幾年國家推動互聯網創新的政策鏗鏘有力,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各行業主動觸網,融合發展。
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支撐各行業領域創業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
據互聯網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統計,2015年中國網絡經濟營收首次突破1。1萬億元,同比增長47。3%。網絡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日益提升,并且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互聯網加速了與各行業深度結合。知名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重工建起了自己的大數據儲存分析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配件周轉率,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庫存大幅下降近50%,配件需求預測準確率提升25個百分點,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互聯網發展帶來了居民生活方式的變革,創新呈幾何級數增長。“互聯網+影視”的在線票務、在線視頻成了大部分青年人的觀影習慣。《歡樂頌》《小別離》等電視劇在網上熱播,《瑯琊榜》視頻點擊總量高達32億次。
互聯網創新還大幅提升了企業在社會治理和保障領域的參與意愿。例如互聯網保險類公司眾托幫在今年7月上線后80余天就吸引了300萬會員,用戶以一元錢可獲得包括癌癥在內多達100余種常見大病的保險互助金。正是這種基于互聯網區塊鏈技術和互助保障創新模式,為社會缺乏足額健康保障的人群提供了補缺服務。
互聯網技術還解放了生產力。原搜狗CEO柳超創業創立“天眼查”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人們輕松訪問和分析企業工商信息,被不少金融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采用。“通過這種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可以大幅解放生產力,提高創造力,我認為國家當前鼓勵的大方向非常好。”他說。
互聯網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催生出一大批新業態,比如微商、專車和共享單車等,降低了社會交易成本,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讓更多百姓體驗到分享經濟的發展成果。一些地方政府更是主動探索“互聯網+”趨勢下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比如貴陽發力打造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對互聯網公司給予大力支持,借助網絡經濟實現“彎道超車”。
鄔賀銓認為,伴隨著“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互聯網還將深入到產業各環節。“互聯網在中國的紅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