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老城區"復活":一公里文化圈里細品書香閱情懷

2016-10-05 08:44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嘉木美術館



  

青島書房



  

圣愛爾美術館



  文/半島記者 王學義 圖/實習生 仇星(署名除外)

  十一假期,一股新的文化氣息從老街、老房子中散發出來,年輕而又充滿創造力,不僅吸引著青島市民,也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這幾年,青島老城區不斷出現新的文化地標,連街邊小店也相當有情調。”來自佛山的80后女孩梁妍,以《漫步青島》被市民熟知,并最終選擇在這片老城工作。廣西路以北,以浙江路為軸向東西方延伸,總共約一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一個新的城市文化聚集區已悄然形成,這被稱為青島老城區的“一公里文化圈”。美術館、博物館、書店、俱樂部等各類本土藝術文化被深入發掘。百年中山路的商脈在這場“文藝復興”中延續,城市也前進了一大步。

  ■這里有新的文化圈

  老房文化資源扎堆復活


  已經76歲的孫基亮迷上了在老城區行走。做過40多年日語翻譯的他,早已習慣枯坐,然而近幾年,他忽然發現老城區變了。

  緊靠棧橋公交車站的廣西路33號,是一座鮮艷而典雅的紅房子。這座110歲高齡的德式建筑經過修復,在秋日的陽光里,釋放出迷人的光彩。紅房子是很多老青島人的記憶,早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今,它即將重煥生機,成為一座“水的博物館”。在孫基亮看來,紅房子“復活”,也與周圍的文化資源“扎堆”有關。

  從紅房子往東走約50米,就到了安徽路5號青島郵電博物館。這座始建于1901年的建筑,是青島現存最早的郵電營業樓,6年前以博物館形式重新開門納客。這里有館藏文物展品1000余件,歷史圖片2000余張,定期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

  比鄰而居的是良友書坊,已成為青島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這里有上世紀20年代的《良友畫報》,有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有香醇的咖啡,現代化的設計。在顯眼的地方,良友書坊還高掛著另一塊牌子——青島當代藝術文獻中心。這里進行過近百場關于城市歷史與現實的藝術展覽和嚴肅探討,比如大鮑島《家·春·秋》系列影展、《底片——一本德國相冊里的青島記憶》等。

  沿安徽路往北走100多米,就到了嘉木美術館。這是青島首家獨立美術館,開業于2013年9月,剛剛度過三周歲生日。資料顯示,開館后第一年參觀人數8萬,第二年10萬。對于一家民營美術館而言,堪稱火爆。

  距嘉木美術館不足百米,是有“國內首家城市文學館”之稱的青島文學館。附近天主教堂腳下,另一家民營美術館圣愛爾美術館于2016年7月開業。與之近在咫尺的,是文化機構青島書房,另外還有一家“1907光影俱樂部”。而在附近的肥城路、保定路、湖南路上,彌漫著城市文化味道的咖啡館、民宿、青年旅社星羅棋布。

  島城著名文史專家魯海先生說,在這個可以用腳步丈量的“一公里文化圈”內,不僅文化機構數量密集,而且形成了一定體系。以博物館的歷史底蘊吸引人;以特色書店留住人,深入發掘;以美術館、展館培養新人、展現成果;以俱樂部、咖啡館營造藝術生活氣息;以民宿、國際青年旅社滿足年輕游客需求。“這樣的文化新業態和體系,不僅讓老城變年輕,也改善了城市文化生態。”魯海說。

  ■這里有歷史閱覽室

  發掘老城區人文資源


  “我一直認為青島老城區是一個寶庫,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青島書房的創始人、董事馬春濤說。開業于2016年6月的青島書房,位于浙江路和曲阜路交界口的一座別墅中。這座別墅始建于1901年,是青島第一代德國移民羅伯特·卡普勒為紀念母親安娜所建,名為安娜別墅。

  馬春濤的另一重身份是市南區政協委員。他認為,青島獨特的魅力正在于老城區。老城區歷史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但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得到充分發掘。當然,這里面有很多現實問題:比如,老城區人口老化嚴重,打工者的聚集區;再比如,很多老別墅屬于歷史保護建筑,已嚴重破敗;另外,老城區業態老化,游客每每興沖沖而來,卻也只能拍幾張老建筑的照片。

  “要復興老城區,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馬春濤說。他一直對文化有興趣,2015年,他看好了天主教堂腳下的安娜別墅,與劉喆等志同道合者一起,開辦了這家青島書房。經過三個多月經營,這座老別墅成為又一個文化地標。青島書房業態包括圖書、咖啡、文創產品等,還有一間專門的公共展區,不間斷推出主題展。

  孫基亮對青島書房二樓的那間“青島文庫”印象深刻。他認為那里儼然是青島歷史閱覽室,有很多難得一見的資料,有舒適的桌椅,不收取任何費用。孫基亮說:“上世紀前期,一對在青島長大的日本兄弟,寫了一本回憶青島的書,有史料價值,我就把它翻譯出來。我本以為不會有人感興趣,也沒太多錢自費出版,誰知有天我正在這兒看書,有個年輕人說可以資助我出版。這人就是馬春濤。”

  資助孫基亮的“青島文脈出版基金”,馬春濤是創始人。這一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每年投入約30萬元,出版十余本書,“旨在搶救、整理青島人文沉積檔案和民間口述歷史”。如今已出版了魯海的《魯海說青島系列叢書》(十一部)、李明的《安娜別墅時代的日常青島》。

  “做文化要出錢出力,肯定不能光靠情懷,我們相信是能賺錢的。”青島書房總經理劉喆說。一方面,書房開業至今,人流量多,書賣得不錯,可以說超乎預想。除書房外,他們還從事酒店管理行業,目前在嶗山風景區和老城區有多個酒店項目。“經營青島書房,有利于融合‘風景+創意精品酒店+游客體驗+駐地文化’等元素,因為這些游客屬于同一個群體,而且這個群體會越來越大。”劉喆說。

  十一假期,一股新的文化氣息從老街、老房子中散發出來,年輕而又充滿創造力,不僅吸引著青島市民,也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這幾年,青島老城區不斷出現新的文化地標,連街邊小店也相當有情調。”來自佛山的80后女孩梁妍,以《漫步青島》被市民熟知,并最終選擇在這片老城工作。廣西路以北,以浙江路為軸向東西方延伸,總共約一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一個新的城市文化聚集區已悄然形成,這被稱為青島老城區的“一公里文化圈”。美術館、博物館、書店、俱樂部等各類本土藝術文化被深入發掘。百年中山路的商脈在這場“文藝復興”中延續,城市也前進了一大步。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