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隨著中秋節的臨近,臺胞于增權夫婦及小女兒三人再次踏上尋親路,來到家鄉平度尋根問祖。
兩年前曾回鄉問祖 “兩年前我曾回來一次,但由于線索比較少,一直未能如愿。 ”于增權說,他現居臺灣高雄市,1954年出生。他的祖父叫于先德,民國時期在平度當私塾老師,父親叫于兆修,1949年以前在青島造船廠工作,1949年從青島去臺灣,曾于上世紀80年代回鄉探親。 2014年6月,于增權回到老家平度,在平度市臺辦和平度警方的幫助下尋根問祖,但因提供的線索有限,只好帶著遺憾返回臺灣。 “這次我帶著一封信件和幾張老照片,希望能從這些物件中找到線索。 ”于增權說。
記者注意到,于增權老人提供的信件用圓珠筆書寫,只有一百多字,內容為問候的話語,落款兆進(于增權的叔叔),地址為青島市市北區益都路66號。于增權說,經過當地的社區民警核實,益都路66號現在登記的是一戶于姓居民。經查實,此人是于兆進的孫子,多年以前見過于增權的父親。很可惜,于兆進和他的兒子都已經去世了,而于兆進的孫子對于上一輩的事情知之甚少,尋親再次陷入僵局。
盼知情市民幫圓夢 于是,于增權返回平度,在平度市公安局戶政科民警柳春莉的幫助下,通過檔案查找到了于兆進建國后最早的戶籍資料,上面明確記載有“山東平度第五區沙溝村第三界人”、“第五區洋家沙溝”、“山東蓼蘭官亭鄉官亭村”等字樣。根據這個線索,記者和民警查閱了大量資料,均沒有找到有價值的線索。隨后,又在平度市于姓比較集中的村莊進行查找,但因時間久遠,也沒有取得實際性進展。
于兆進的孫子提供了其姑姑家孩子的聯系方式,經交流得知,她們也聽父親說起過臺灣有個叔父。她們去臺灣旅游的時候也尋過親,可惜也是遺憾而回,她們極力邀請臺灣親人到青島團聚。 “雖然在平度三天的尋找沒有最終結果,但我們全家仍然很高興。 ”于增權說,不管最終有沒有找到親人,他已經感受到了親人般的熱情。目前,于增權夫婦已與在青島的親人相聚,并將于9月12日返回臺灣。如果有市民了解相關情況,可撥打本報熱線電話,幫助于增權老人完成尋根問祖夙愿。
記者 馬丙政
通訊員 譚曉鵬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