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在腦海中的記憶是什么?是全家人的團聚,是豐盛的大餐,是皎潔的月光,還是那些年我們念念不忘的酥皮老月餅?當我們吃慣了東西南北風味,卻越來越懷念從前的味道。月餅的花樣、中秋賞燈、桂花聞香……即日起,讓我們一起尋訪那些帶給我們感動的中秋青島味道。
今年月餅市場勁吹懷舊風,可青島老月餅的發源地在哪里?位于河北路上的一眾青年旅社和咖啡館之間,生活林糕點店格外低調。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創辦于上世紀30年代的它是青島糕點行業的奠基者,迄今已走過了八十余年的歷程,經歷過名震膠東半島的輝煌,也感受過市場帶來的劇烈沖擊。但不管外界如何變化,生活林一直恪守著月餅制作的工藝和配方,讓每一個月餅都保持當年的味道。每年的中秋節,都有不少老青島人來到這里,購買一盒生活林月餅,品嘗美食之余重拾兒時的記憶。記者調查發現,曾經名噪一時的多數青島月餅品牌如今仍然活躍在市場上,傳承著原來的味道。
記者 王偉
鼎盛
曾在青島開十幾家連鎖店 1930年,白俄羅斯商人巴智司吉在龍口路19號開設了一家西點廠,是青島最早的西式糕點店之一。幾經周折,這家西點廠于1944年被中國人張志敏集資購買下來,并改名為“瑪爾斯”糕點廠,這是民族資本在青島辦西式糕點的開端。1952年“瑪爾斯”糕點廠更名為“生活林”糕點廠,并開始生產中西糕點。
作為建國后青島第一批國有食品廠,生活林開始走進青島人的生活。每到中秋節,生活林都會根據人們的需求生產月餅,憑借著獨特的配方和生產工藝,生活林的月餅成為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青島生活林大酒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維駒回憶,當時生活林的影響力甚至已經擴大到了青島以外的區域,放在膠東半島也是響當當的品牌,中秋節能購買一盒生活林月餅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隨著影響力的擴大,生活林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林在全市已經開了十幾家店,成為當時青島糕點行業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
傳承
堅持傳統工藝沿用老配方 “我們一直堅守著從上世紀50年代沿襲下來的生活林月餅配方,力求保證月餅的傳統老味道。”王維駒告訴記者,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生活林已形成了廣式月餅、京式月餅以及蘇式月餅三大產品體系。其中,京式提漿月餅是北方月餅的代表,也就是青島人常說的“老月餅”,其餅皮與桃酥更為接近,口感更酥軟。蘇式月餅即酥皮月餅,是江浙一帶流行的白皮月餅,油酥面包餡,層次分明,口感綿軟,是目前唯一采用手工制作的月餅品種。
如果說制作工藝決定了月餅的外觀,那么月餅餡的配料則是決定月餅味道的核心因素。以什錦月餅為例,里面的配料有冬瓜丁、核桃仁、青紅絲、冰糖、南瓜仁、桔餅、葡萄干、玫瑰醬等,僅餡料就達10余種。盡管現在有了專門生產成品餡料的廠家,但生活林仍然堅持自己調制餡料,保持了月餅的老口味。
發展
懷舊風帶動老字號復興 早在十幾年前,生活林就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和面、調餡、壓模、包裝等環節都由機器完成,關鍵環節由工作人員進行質量把控。相比于手工制作,機械化生產后制作效率大大提升,一天能生產2000多公斤月餅。面對月餅市場的激烈競爭,生活林也在積極拓展市場空間。
除了生活林外,“萬福臨”也是曾經享譽青島的月餅品牌。據《青島糕點食品業發展簡史》記載,萬福臨創立于1930年,總店在河南路,分店在四方路。1945年中秋一個銷售季就賣出月餅7萬多斤。萬福臨經歷了多次改革,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恢復“萬福臨”品牌。此外,青島飯店、東方飯店、春和樓等知名飯店生產的月餅也深受市民喜愛。由于月餅并非這些飯店的主業,它們只是在中秋節前夕利用現有的廚房條件生產月餅,因此這些飯店品牌的月餅一直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