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騙補”一事有了最新消息。財政部8日曝光了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財政補貼超10億元,個別企業已被取消整車生產資質。
當天,財政部對外通報了今年初對90多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專項檢查結果,共涉及2013年至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抽查13.3萬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運營狀態。
作為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需政府 “扶一程”,但如何綜合利用好各種鼓勵政策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千輛車未完工就申報補貼
自2009年起,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財稅扶持政策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也帶來新的問題。
“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推廣數量的快速增加,個別企業受利益驅動,違反相關法律法規騙取和違規謀取財政補貼,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侵犯了守法企業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合法權益。”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說。
為整飭市場秩序,2016年初,財政部開展針對9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專項檢查。檢查發現,一些企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部分車輛未銷售給消費者就提前申報補貼,不少車輛領取補貼后閑置。財政部也對5個典型案例予以公開曝光。
其中,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通過編造虛假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等原始憑證和記錄,上傳虛假合格證,違規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的方式,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務,虛假申報2015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131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6156萬元。
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有1683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1921萬元。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均是在百余輛車仍未完工的情況下,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
財政部介紹,之所以很多企業汽車還未出廠就急于違規申領補貼,在于2015年財政補貼額度高,而從2016年起補貼標準將有所下調。
問題車型退出國家目錄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騙補行為,包括財政部、工信部在內的多個相關部門一再表示絕不手軟。
針對上述提到的5個典型案例,財政部此次給出了處理結果:
——對惡意騙補情節最嚴重的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取消其中央財政補貼資格,2015年生產的全部車輛中央財政不予補助,追回2015年度預撥的全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取消其整車生產資質。
——對另外4家企業,追回2015年度2416輛違規上牌車輛獲取的中央財政補助預撥資金,并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同時,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業中央財政補貼資格。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其問題車型從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中予以剔除。
此外,對存在“有車缺電”和“標實不符”問題的企業;對車輛雖然賣給終端用戶,但在獲取財政補貼后閑置的(不含租賃公司類)等不同類型的問題,視情節給予不同的處理。
財政部負責人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向問題企業所在的省市地方政府進行通報,要求當地政府進一步核查追究相關監管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責任,涉嫌違紀違法的,交當地行政監察部門、公安部門及檢察機關處理。對相關企業騙取地方財政補助資金的行為,由地方參照上述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提高準入門檻 多策并舉扶持
作為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真金白銀的財政扶持。一些企業也表示擔心,會不會因為出現騙補問題,財政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就會改變?
在持續的政策引導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壯大,201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足1000輛,到2015年超過40萬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
然而,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指出的,財政補貼只是扶持產業政策的一個方面,還要靠包括稅收、政府采購等多方面的引導,財政補貼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因為單靠補貼政策刺激,會令不少企業忽視發展投資和技術進步的長期規劃。
事實上,對于新能源汽車,我國已經開始啟動補貼標準退坡,倒逼企業加快向市場求發展。財政部去年已發布新的補貼政策: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補貼政策退出。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修訂完善產業扶持政策,及時提高準入門檻,引領技術進步,適時采取補貼退坡辦法,促使新能源汽車產業盡快步入自我發展的健康軌道。 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