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源路小學的孩子們一邊采茶一邊記錄研究。
一所品質學校的形成,需要教育工作者們獨具匠心,思考,設計,錘煉,調整,打磨,堅持不懈,而一堂精彩課堂同樣需要如此,需要師生共同探究精雕細琢,這也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支持。課堂如何做到精益求精?日前,記者探訪調查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精品課堂,體味師生家長共同學習探究的樂趣,探秘精神課堂背后的“密碼”。
富源種子的生態故事 一茬蘑菇收獲了5斤,中午送到食堂做了湯,分給班級同學,大家都覺得好鮮美呢。
每一個課堂都有不同的精彩故事,基本上都是師生共同打造、家長積極參與,精品課堂造就了精益求精的老師,培育了孩子們的興趣。日前,記者在市北區富源路小學看到,樓里樓外都是綠意盎然。“我們這是真正的綠色植物,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種植區,種了田七等不少植物。”富源路小學校長劉曉燕告訴記者,這是學校生態教育課堂的一部分,為了引導孩子對生命價值的認知和探究,結合學校處在浮山生態圈的優勢和學生的興趣,生態教育課程體系下精心打造了種子課程群,包括水稻種植、茶葉種植、蘑菇種植等。
在一樓的蘑菇房,幾個孩子正忙著研究菌棒,他們都期待蘑菇趕快長出來。六年級孫璐同學此前在蘑菇房種過蘑菇,聊起當時收獲的喜悅就非常開心,“一茬蘑菇收獲了5斤,中午送到食堂做了湯,分給班級同學,大家都覺得好鮮美呢。”在教學樓的西側,記者看到兩個大棚,陳衍萌副校長告訴記者,這是師生們種的茶葉,大約有二分地200多棵茶葉樹。棚內有一些孩子正在采集春茶,有的孩子手拿著筆和本記錄著,“我們采了后,老師會用手工炒,炒出來的茶真是香,另外我們還寫種茶采茶日記呢。”
在茶葉大棚南側,一小塊水稻地剛剛澆過水,以備老師教學用,這是富源水稻種植實驗田。5年級2班的陳雨凡告訴記者,暑假自己種過水稻,先從學校里領完種子,到家里就泡上水,幾天后發了芽,伴隨著水稻的長高,自己不斷觀察感悟,記錄下水稻的生長時間、規律,開學后還把自己種的水稻端到學校里進行展示,在這期間爸媽都很支持,還幫著照顧并換水。
學校辛清主任介紹,即使水稻收割脫粒后,同學們的研究并沒有停止,為了把稻桿變廢為寶,在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開始用稻桿作畫、粉碎稻桿試做紙漿……所有孩子都寫下米寶寶誕生日記,一起相伴成長。
學生在研究,老師們當然更沒有閑著。陳麗英是小學大隊輔導員,她教過幾乎所有的種子課程,“這幾年領著孩子們不斷地研究,種完水稻種蘑菇,然后種茶葉,一開始自己不太明白,就到處查閱資料,有時候入了迷晚上半夜打電話找朋友咨詢,都被朋友們稱作農業科技狂人了。”陳麗英告訴記者,在浮山生態果藝園有學校的生態基地,供孩子們學習實踐,學校還借助微信平臺進行交流研究。
“學校精益求精打造生態教育課程,就是為了師生家長共同體驗生命成長,讓孩子在發現生命奇跡的那一刻眼睛亮起來,培育有想法會實踐能探究的孩子。”劉曉燕校長告訴記者。
精品課堂帶來無限歡樂 一路走來,同學們情緒高漲,興奮異常。孩子們追問酵母菌和真菌的關系,懂得了多肉在陽光下會變出絢麗的顏色。
每一個精品課堂,最明顯的效果就是給孩子們帶來了無限快樂。在富源路小學附近的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課堂讓孩子們一天下來過得都非常開心,園長顧軍告訴記者,幼兒園的課堂教育和小學有明顯不同,幼兒園主要以游戲為主,日常生活管理中,引導孩子進行社會教育,巧設標識將需要傳遞給幼兒的各種常規要求的信息,用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標示圖案放置在相應的位置,讓標識成為“無言”的教育者,助力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在喝水杯子上會有標志線,教會孩子正確把握喝水量、學會科學喝水,在男生廁所內,用圖畫給花兒澆澆水—— 引導孩子不尿到外面等。
在市北區第一教工幼兒園,經典文化特色課堂讓孩子們受益匪淺,園長韓萍告訴記者,該園以傳統經典文化啟迪幼兒智慧,把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誦讀和西方繪本教學納入到幼兒園的課程之中,日前開展了“讀經典,潤澤童心”的活動,將經典文化融入到幼兒一日活動中,早操中融入三字經,中國傳統武術操等內容,利用午睡前和下午離園前進行誦讀活動,老師們還創造地開展了“經典誦讀親子詩會”“繽紛清明”等活動,使老師孩子家長共同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教育,激發幼兒大膽自信的表達表現力。而在嶗山區實驗幼兒園,讀書節日前再次啟動,其傾力打造的讀書課堂也已經成為一張名片,“老師孩子家長都把讀書當成了樂趣,一起讀書共同成長。”林梅園長告訴記者。市南區實驗小學的愛心課堂則是令人感動的快樂,4月23日,一年級三班的同學來到即墨市段泊嵐鎮瓦戈莊“同行之家”特殊教育康復中心,來慰問這里的殘障兒童,“班里的孩子們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共計4000元,有的還捐助了嶄新的衣物。”班主任牟海霞向記者介紹。
市北區青島44中全力打造的引橋課堂則讓人耳目一新。“我們把課堂交給體驗生活,”張青濤校長告訴記者,近日,青島四十四中八年級學生來到華盛太陽能農莊光伏農業大課堂進行生態考察。本次的生態實踐課堂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太陽能農莊溫室大棚的現場參觀講解,一部分是農業知識講堂。一路走來,同學們情緒高漲,興奮異常。孩子們追問酵母菌和真菌的關系,懂得了多肉在陽光下會變出絢麗的顏色。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當大堂經理,有的同學當銀行柜員,有的學生當銀行客戶,進行各類銀行對公、對私及理財業務的實戰演練。
一個課堂用心打磨才能算好課堂。日前,在市南區青島59中初一的整合教育課堂上,師生們正圍繞《地震、關愛與責任》這一主題展開討論生物、思品、地理三個三位老師展開合作互助、同堂獻課。地理老師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利用地理知識,為學生講解地震的成因、危害以及面對地震的自救和逃生知識。生物老師巧借生物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地震給生物圈帶來的影響和破壞,喚醒學生保護環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思品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正確面對自然災難,學習在災難中涌現出的感動人物,從人格人性的角度提升學生的關愛、責任意識,挖掘災難背后體現出的民族精神以及人類的責任與關愛。
59中校長李長城告訴記者,學生在解決社會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時,往往不是先考慮這個問題是哪個學科中的問題,真實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跨學科的,“真實而重要的問題不能靠單一學科的知識來解決,有必要跨越不同的學科來了解這個世界。”據悉,學校于2007年就確立了學科內整合的教學理念,開展并實施了專題研究,“整合”其實就是“優化組合”,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刪、減、增、替,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好課堂要美化人的心靈。在嶗山區實驗小學,一個美麗的故事一直讓師生點贊,5年級2班的杜浩昆是學校足球隊員,一次腳骨折讓他不僅練不成足球了,生活學習也成了麻煩事,爸爸把他送到學校后,自己就坐在教室內不能行動,感覺非常傷心。這時候同班的呂承泰同學就主動找老師希望照顧杜浩昆,老師表揚了呂承泰的義舉。幾個星期內呂承泰就扶杜浩昆上廁所,課下在教室里陪他聊天,午飯時就幫他打飯,看他吃完,自己才吃,因運動員飯量大看他不夠吃的,就把自己的那份給他,然后自己就去飯量小的低年級班級看看有沒有剩飯吃。當然其他同學也常常積極地過來幫忙,這讓杜浩昆非常感動,很快杜浩昆又回到了足球場。其實這是嶗山區實驗小學和美教育課堂結出來的碩果。
嶗山區實驗小學校長張星告訴記者,“和美”,即“和諧、尚美”,美不僅在智、藝,更重要的在于德,在于內心,學生得到了和美的教育,也會影響到家庭的和美,社區的和美,從而達到學校、學生、家長、社區“四維統一”的和美。據了解,嶗山區實驗小學的“和美教學法”日前在青島市組織開展的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好課堂是要經過精心錘煉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促進每位教師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我們全面推進數字化建設,融研于教,教研一體。”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鳳瑛告訴記者,學校精心準備開展了高效“微課”教學研討課。據介紹,“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類型可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等。
而華夏模擬銀行是華夏職業教育中心的“合作能力生成”特色課堂之一,主要分為接待服務區、等待服務區、現金服務區、非現金服務區、理財服務區。在課堂上,有的學生當大堂經理,有的同學當銀行柜員,有的學生當銀行客戶,進行各類銀行對公、對私及理財業務的實戰演練。華夏職業教育中心孫洪傳告訴記者,學校所有的改革與嘗試都始終圍繞著“學生”這個主體,自己學校全心打造了“合作能力生成”課堂教學,就是通過師師合作、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學習能力。
新形勢下的“生涯規劃” 當然每一個課堂都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嶗山二中生涯規劃教育課堂還包括家長職業課堂,學校把家長請進來給孩子們講自己的職業經歷。
教育需要思考,一個好的課堂也需要深思、精思,思維創新才能促進教育真正發展。近日,在嶗山二中小廣場上,周末大集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幾個一起經營一個攤位,并給同學顧客介紹自己的產品。山東省特級教師、嶗山二中教師陳文介紹,周末大集是學校生涯規劃教育課堂的一部分,老師指導學生自己組織貨源制定價格及銷售宣傳,設計商業計劃書,目的是鍛煉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對市場需求的敏銳觀察力、團隊合作精神。。
而在嶗山二中小禮堂,所有班主任們都主動放棄周末休息,近日接受國家生涯規劃師的培訓。“高考新形勢下,學生的個性需求要求越來越強烈。下一步高考改革考試科目不再是文綜理綜,如果6選3的話,學生會根據特長選科目,這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育理念,教師需要懂學生,懂高校,懂社會,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目標。”嶗山二中校長馬志平說,已經有40名老師成為了國家生涯規劃師,學校還專門成立了生涯規劃工作坊,并請專業老師指導,讓老師們首先實現自我規劃,從而更加專業化指導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指導學生組織成立了學生公司 ——啟航公司和酷普公司,學生主要學習如何制定公司的規章制度、人員聘用、薪酬制定、團隊建設等。當然每一個課堂都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嶗山二中生涯規劃教育課堂還包括家長職業課堂,學校把家長請進來給孩子們講自己的職業經歷,師生們還走出去,到家長單位去進行職業體驗。
同嶗山二中的生涯規劃教育課堂一樣,青島三中全員育人導師課堂也做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青島三中校長翟召東告訴記者,在深入審視反思學校辦學傳統和現狀的基礎上,立足學生實際,廣泛征求教師、學生和家長意見,制定并出臺了《全員育人導師制實施方案》,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全員育人導師制工作領導小組。
記者了解到,青島三中在打造全員育人導師課堂過程中,首先由各班級綜合考慮學生學習成績、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家庭情況等因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互搭配分組,每組由一名任課教師擔任導師。導師們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導學生的興趣、個性和特長,關注并掌握受導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等方面的表現,做到“思想上引導、心理上疏導、生活上指導、學習上輔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經濟改革中需要工匠精神,而教師從事的培養人的工作,可謂是精細中之精細,何嘗不需要倡導工匠精神?對于老師們來講,既要當有創新意識的教育家,又要當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教書匠,這個‘匠’這正是我們積極推崇的時代工匠精神。課堂上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就是師生對自己的課堂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二是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對課堂采取嚴格標準;三是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課堂質量和效果;四是專業、敬業,打造最優質的卓越課堂。”采訪時,馬志平、翟召東等都這樣說。
文/圖 記者 崔璞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