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3月22日消息 兩年前,40歲的王女士開始反復腹瀉,無明顯腹痛,在綜合醫院就診時考慮為慢性腸炎,長期應用止瀉藥物治療,但癥狀時輕時重,兩年來體重整整降了16斤。1個月前王女士開始咳嗽發熱,自行按照感冒對癥治療,效果不理想,后就診于青島市胸科醫院。
據介紹,王女士就診后,行胸部CT顯示雙肺病灶廣泛,查痰結核菌陽性,診斷為肺結核,腸結核待排,給予抗結核治療時突然出現腹痛并加重,腹部CT提示腸穿孔,立即聯系外科手術,術后病理證實為腸結核。
市胸科醫院胸五科專家姚艷紅說:“腸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疾病,是常見的肺外結核病之一,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少數地區有因飲用未經消毒的帶菌牛奶或乳制品而發生牛型結核分枝桿菌腸結核。本病一般見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腸結核早期的癥狀無特異性,往往僅有消瘦或輕度腹痛、腹瀉,但隨著疾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腸梗阻、甚至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而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來挽救患者生命,給患者增加了很大的痛苦及經濟負擔。”
專家提醒長期腹瀉腹痛患者,尤其是診斷為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疾病的患者,如果治療效果欠佳,應該想到腸結核的可能,拍胸片或做CT進行初步篩查,或者到胸科醫院進行專業診斷,避免延誤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出現腸梗阻、腸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嚴重并發癥。
文 孫貼靜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