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陽區史志辦耗時一年編纂《家·城陽》。
一份檔案就是一頁壯闊的歷史,一部志書就是一本優秀的教材。近日,以城陽風貌為內容、真實反映千百年間城陽歷史發展與人文進步的中學生課本輔助教材《家·城陽》經過城陽區史志辦工作人員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正式出版。
以反映城陽風貌為宗旨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成員、省史志辦主任劉愛軍表示,城陽區史志辦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鄉土教材《家·城陽》很有意義,對于發揮史志成果的教化作用,推動讀志用志,培養中小學生愛國愛鄉的情懷都有重要意義。這種做法值得學習推廣。
據介紹,此次編纂出版的以反映城陽風貌為宗旨題材的學校課本輔助教材《家·城陽》,是近年來城陽區史志辦大力實施檔案史志社會化工程、持續開展區情知識進校門、家鄉風貌上課堂等社會系列活動的進一步提升,并取得的又一成果。據悉,在自2012年發起的“區情知識進校門”的社會化活動中,他們深受當前學生現狀的啟發,認為利用好手中的資料,對青少年學生實施區情風貌為主要內容的輔助教育很有必要,也是一項具有非常意義的工作。
讓不同的人了解城陽
據城陽區檔案局工作人員介紹,在經過深入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前提下,他們果斷決定,制定實施方案,挑選得力人手,集中安排時間,從廣泛浩渺的區情史料中,選擇一些思想進步意義鮮明、典型教育功能突出的典籍、專記、人文、故事等,依照編纂的宗旨與要求,進行一系列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加工薈萃、編寫制作,又經過反復精心修改,最終形成貫通1個學期、涵蓋14課時、內容包括“城陽置建、滄桑歲月、燦爛文化、杰出人物”四大篇章、總達6萬余字,并附有一百張圖片的制式課本教材。
“決定要出書之時,我們就聯系了城陽區教體局,與他們聯合編著,每一個典故,每一個故事都是有考究的,我們的工作人員每個字斟酌,每個時間點、轉折點都要去查詢清楚才能落實到紙面上。”城陽區檔案局副局長吳德明表示,書本印刷之后就會大范圍發行,一旦出現錯誤就無法挽回,所以在印刷之前需要反映檢查印證,耗時一年才出書。
記者了解到,今年發行的《家·城陽》是初中版,明年還會出版小學版,內容會生動活潑一些,更加通俗易懂,接下來還有可能出版市民版,不同的人群都可以通過這本讀物了解城陽的發展史和當地的風貌了。
已在課堂上投入使用
據介紹,《家·城陽》已經作為中學生的第二讀物,在課堂上投入使用。實驗中學表示,這是一本地方鄉土教材,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了解一下家鄉的風土人情和歷史發展是很有必要的。書中的圖片比較豐富,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家·城陽》中學生輔助課本教材的編纂,是城陽區史志辦做好新時期條件下史志辦工作的一種探索,也是貫徹創新思想的一種創舉。這一輔助課本在本區學校教育中使用,將會大大拓寬在校學生對家鄉城陽的認識和了解,培育學生對家鄉的感情,進而激發學生關心家鄉發展,投身家鄉建設的情感,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城陽區檔案局史志辦相關負責人說。
文/圖 記者 欒英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