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圖為會議現場。 記者 孟達
2月18日,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記者注意到,“一帶一路”“智造”“醫改”“養老”……這些炙手可熱的詞語,也成為委員發言中的高頻詞。委員們結合當前市民關心的話題,事先進行了充分調研,在發言中開門見山、不遮不掩、直剖問題,并給出了明確的意見和建議。
創新創業創客培育海派特色“三創”文化 市政協委員、青島大學社科辦主任、教授歐斌提出,目前青島市正在實施“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行動,但從宏觀全局視角看,創新、創業、創客的“生態系統”有待完善,因此他提出要培育鮮活創客群體、培育獨具海派特色的“三創”文化等六點建議。
“我建議,鼓勵大學畢業生為代表的青年創業,支持高校建設一批創業實踐和孵化基地,進一步完善學科安排、課程設置、評價體系和教育資源分配,加強創新創業技能教育,允許在校大學生利用彈性學制休學創業。支持科技人員包括高校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持企業管理層持續創業,激勵運營不通暢的中小民營企業主二次創業等。”另外,歐斌提出,青島要培育獨具海派特色的“三創”文化。以世界眼光,放眼全球,謀求專業智庫幫助島城進行“三創”文化頂層設計,在統籌謀劃的基礎上,率先在嶗山區的創業大街、高新區的創業空間、李滄區的創客空間、黃島區的光谷軟件園等創新創業創客場所,彰顯青島國際海洋城市文化特色,讓其成為青島的一張新名片。
智能制造傳統制造邁向智能轉型還得兩步走 “調研發現,青島在加快推進城市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仍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二是產品質量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產品結構不合理;四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還不夠暢通;五是人才集聚不夠。”市政協委員、青島乾運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琦在發言中稱,《中國制造2025》已經規劃出中國版工業4.0的藍圖,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戰鼓已經擂響,在此之際,青島制造業的目標也應瞄準“制造強市”和“智能制造”兩個方面。而實現這一目標應分兩步走,即從傳統制造向自動化制造轉變;再從自動化制造升級為智能制造。
其中,智能制造方面,建議加快發展智能裝備。目前,青島高新區已落戶機器人產業鏈項目66個,其中直接從事機器人及相關配套項目40個,總投資逾116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市機器人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00億元,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基地。應加大引導力度,把推動智能裝備在傳統制造業的應用、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發展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帶一路建設青島國貿物流轉運中心 青島將建設成為“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爭當落實國家戰略的排頭兵和先行區。民盟市委界別委員在調研基礎上,提出青島應當跳脫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的“傳統身份”,檢視青島作為“一帶”“一路”雙向橋頭堡的時代使命、戰略地位和政治意義。
據調研,青島在“一路”方向上基礎雄厚、優勢突出,對“一帶”沿線地區卻無論從經貿合作基礎還是互聯互通條件上都處于不利地位,當前,新疆成為“一帶”核心區,青島應在幫扶內陸地區的同時向當地政策“借力”,迅速擴大在“一帶”中的區位優勢,打通隴海線,加快建立與“一帶”地區全面互聯互通的交通格局。利用“一帶”產業梯度轉移契機,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鼓勵青島家電電子、橡膠技術、石化、環保等優勢企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在喀什、烏魯木齊等地建立產業園區,進而形成產業鏈、打開周邊國家市場,吸引和帶動島城中小企業“向西邁進”、“抱團西行”步伐,提升青島產業外向度。此外,應借助樞紐優勢和資源特色,圍繞“一帶一路”東、中、西區域間主要貿易貨流,建設青島國際貿易物流轉運中心。建立國際港口聯盟合作機制,以參股或控股形式與“一路”沿線等國家開展合作,加強青島港區域影響力,實現全區域港口群的互聯互動和共同發展。還應拓展青島與“一帶”沿線地區文化交流,以多層次、多形式的地域合作,推進最廣泛的民心相通。
海岸資源保護海岸帶資源實現管理智慧化 青島具有豐富的海岸帶資源,在近幾十年里為城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生態和產業支撐。然而因為總體統籌規劃和開發保護不到位,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正在減緩和阻礙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發言中,民革青島市委員會界別的委員提出,目前青島海岸帶區域的發展仍處于一種“陸強海弱”的狀態,大部分港口、金融、旅游等產業集中分布在大陸海岸線向陸5km 的范圍內,而近岸海域仍以海水養殖為主,漁業用海占確權用海的68%;海島基礎設施落后,開發利用方式較為傳統。目前,拓展青島市海岸帶發展空間,挖掘發展潛力,提高海域、海島的貢獻率已迫在眉睫。長期以來,對海岸帶區域多進行單目標開發利用活動,各干各的,缺乏統一的保護措施,治理手段又相對滯后,以致某些資源遭到破壞,部分環境被污染。
為此,委員們提出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海岸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在現有規劃基礎上,結合本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實際情況,進一步修編完善《青島市海岸帶區域保護與開發總體利用規劃》;建立由各相關管理部門和利益相關者組成的“海岸帶管理委員會”;加強海岸帶自然環境和開發活動的監測預警,開展海岸帶區域環境資源綜合評估;提高海岸帶管理智慧化水平,建立青島市海岸帶基礎信息空間數據庫,開展海水浴場、入海口、入海排污口等區域的監視監測工程建設,實現數據傳輸、存儲、處理、應用的智慧化。
公民素質探索農村科普新方法 隨著城市的發展進步,市民素質也應不斷提高。2月18日,委員在代表科協界別發言時稱,公民的科學素質一般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十二五”末,青島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0%,雖較“十一五”有大幅提升,但遠低于北京的18.71%、上海的17.56%,與南京、廣州、蘇州等城市也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離20% 這個國際通用的創新型城市標準仍存在較大差距。
對此,科協界別建議:把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融入精神文明建設體系,統籌規劃科普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開展文化惠民和科學普及工作;完善科普經費投入機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普投入,廣辟社會資金投入渠道;出臺公民科學素質教育基地免費開放激勵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此外,實施精準科普服務,結合本市生態文明建設等需求,創新工作理念,以科學生活為主題,統籌規劃設計社區科普功能及設施布局;整合各種教育宣傳設施,統籌開展科學普及、黨員教育、文化宣傳、衛生健康等活動;積極探索與農村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相適應的農村科普新內容、新方法,突出針對性和趣味性,引導廣大農民相信科學,更多地依靠科技致富。
醫療改革引入協商談判制緩解“看病貴” 新醫改推進6年來,為何核心問題“看病難、看病貴”并未解決?醫療保險政策雖不斷調整和完善,但醫療收費項目不斷加價,患者減負有限。農工黨青島市委界別的委員們關注“醫改”話題,進行廣泛調研后,當天在大會發言中提出相關建議。
“現行醫療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醫療機構‘以藥養醫’痼疾難治、醫療檢驗檢查項目過多、醫用耗材濫用問題突出、城鄉統籌后醫保基金支付壓力持續增加。”農工黨青島市委駐會副主委喬俊良委員介紹,構建惠民醫療保障體系的總體思路應是:讓患者得實惠,使醫保基金可持續,有利于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其中包括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調整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醫護人員績效和服務數量、服務質量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以診斷中心為核心,整合優質醫療資源,著力解決“看病準”問題;建立惠民示范醫院,引入醫療服務、藥品等協商談判機制,有效緩解“看病貴”問題;以醫療護理、單病種醫院為補充,提供多樣化的適宜的醫療護理服務;以區域性基層醫療機構為依托,實施以健康與慢病管理為核心的總額預付制度,實現有效的分級診療模式。
失智養老使失智老人享專業養老 “目前青島的失智老人約有20萬。由于針對失智老人的社會保障缺失,傳統家庭照護模式面臨社會變遷的挑戰以及社會化照護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因此亟須加強失智老人專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市政協委員、青大附院特檢科主任姜志榮說,失智老人養老主要存在照護服務供需矛盾凸顯、家庭照護矛盾突出、社會化服務亟須提升、基本養老護理體系不成熟等問題,建議政府在政策、經費層面加大力度,建立、完善失智老人養老機構的管理規范、失智老人等級評估標準、失智老人補助機制等,引導養老機構多層次發展,保障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行。
想做好失智老人養老不能光靠政府,姜志榮認為,還應該推動現有醫療服務中心轉型服務,加快建設為失智老人服務的專業養老機構。積極推動一二級醫療機構改革,引進社會資本,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設立失智老人康復醫院、護理院等專業機構。放寬條件,通過稅收減免和補貼等方式,鼓勵社會和民間力量參與失智老人長期照護服務。支持部分閑置床位較多的一、二級醫院和療養院發揮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轉型為失智老人特色專業護理院。依托社區醫療服務資源,增設針對失智老人的護理中心,創辦失智老人康復中心、護理院等專業養老服務機構。衛生機構應著手建立失智老人評估標準,對失智患者進行病情等級評估,民政等部門根據患者的病情等級,提供相應的照護服務和經濟補助。
姜志榮補充說:“在護理人員上,還應推行失智老人養老護理持證上崗制度,建立養老護理培訓制度,保證對失智老人的護理具有專業性、技能性,將失智老人護理院作為定點養老機構,失智老人的護理、康復訓練費用納入醫療保險。”
記者 朱薪雨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聚焦2016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