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2016年春運大幕拉開。對于很多經過網上搶票開始登上高鐵回家的旅客來說,高鐵盒飯成了心頭的一樁大事。“高鐵高價”“15元盒飯藏著賣”的報道曾一度引起熱議。“新華視點”記者在春運首日分赴北京、上海、廣州始發的高鐵列車,針對盒飯的幾個焦點問題進行了實地探訪。
15元盒飯藏著賣? 自201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動車組列車服務質量規范》提出,15元盒飯和2元礦泉水不斷供。高鐵上的15元盒飯有多少?能否做到不斷供?春運期間會否增加供應?
不久前,有網友稱15元的盒飯在列車上數量不夠,有時買不到。有人懷疑乘務員刻意優先推送價高的盒飯。上海華鐵旅客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強告訴記者,各個鐵路局在本局范圍內的指定站點可以補給高鐵盒飯,但以15元的常溫盒飯為主,基本可以實現不斷供,但如果跨局補給則需要提前協調。
記者從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采訪了解到,冷鏈盒飯的保質期為24小時至72小時,加熱2小時后便不建議食用。目前,廣鐵集團高鐵盒飯每天約有2000元左右的飯盒會被退損,一個月約6萬元。上海虹橋站每天的高鐵盒飯供應量約為2200份,平均退損率在2%以內。“為了降低退損率,乘務員不會藏著賣。因為所有的盒飯都賣掉才是利潤最大化。”廣九客運段經貿公司銷售部負責人說。
高鐵盒飯質次價高? 對于消費者而言,冷鏈盒飯、便當已不是新鮮事物。記者在上海的羅森、全家便利店采訪發現,冷鏈便當多為蓋澆飯、炒面之類,價格為12至14元不等。同類產品在高鐵上售價多少?盒飯是怎樣定價的?
記者采訪發現,旅客對鐵路盒飯吐槽較多的是“又貴又不好吃”。如果說15元盒飯的質量與市場同類產品相仿,那么,30元至99元盒飯是否存在質次價高的問題?潘強告訴記者,不同檔位的盒飯食材的種類、數量、品質各不相同,“質次價高”的盒飯旅客不會買,供應了賣不掉損失更大,因此,“車上會對盒飯銷售、旅客建議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不受歡迎的盒飯將進行調整。”
記者調查了解到,上海、廣州、南京等地的冷鏈盒飯供應商市場化程度較高。既然采購為市場價,那么高鐵盒飯的成本高在哪?記者在上海和廣州采訪發現,與市場上的盒飯相比,高鐵盒飯的倉儲、配送、銷售人工投入大,因此配送成本相對較高。
是否市場化運作? 記者采訪了解到,北京、上海、廣州采取的是不同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自營模式和招投標模式。此外,也有一些鐵路局采用完全外包或者租賃的方式。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認為,近年來,鐵路服務理念發生了轉變,以往僅僅是將產品賣出去,現在則是明確通過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以獲得長遠穩定的收益。讓旅客不僅能夠通過鐵路快捷地到達目的地,還要有舒適的體驗和選擇的自由。“同城同價無論對于鐵路還是機場都是提高的方向,需要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競爭,公開招投標,在旅客角度上挑選供貨商。”孫章說。
專家認為,車站配送的成本比較高,同時需要保溫、預加熱等相關設施的配備,勢必增加一些成本。但是,最終的價格與市場價不能拉開太多差距,畢竟最終高鐵餐飲利潤的提升還是來源于旅客的選擇。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聚焦春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