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是白天,陽光100小區里的車位也幾乎全被停滿。本報記者 時培磊 攝
車回家了,車位還得靠搶 除了出門堵,好不容易回到家,小區居民還得面臨停車難問題。“這里一天到晚車位就沒有空過。”住在陽光100B區的房女士指著B區南鄰的道路說。由于社區占地面積太大,為了方便居民生活,社區里設置了很多門頭房,銀行、房產中介、美容院、美食店等一應俱全,小區的街道商戶林立。“小區居民的車本來就不少,加上外邊來上班的就更多了。”房女士告訴記者。
“下了班經常找不到車位,有時候得來回找上十來分鐘。”開車的戴先生說,他在小區租了個室外的車位,“但也得搶,回來晚了沒有車位很正常。”小區張貼的收費標準顯示,常住戶小型汽車室外每月80元,室內每月100元。記者從一位安保人員處了解到,小區地下停車場目前處于飽和狀態。
據記者了解,類似陽光100社區遭遇的交通擁堵情況,不管是在魯能領秀城那樣的新建小區,還是工人新村那樣的老小區都或多或少存在,這似乎已是大型社區的通病。
對此,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不管是老小區還是新小區,功能還是比較單一,工作地點和生活地點是分離的,甚至求醫上學也不能在本小區解決。就算新建小區有大型商超、醫院,但也不一定就夠,出現擁堵問題是必然的。”
張汝華稱,從根本上解決超大型社區交通擁堵問題非常難,目前能做的也只是通過道路設定微循環等方式健全交通路網體系,同時保障公交優先通行權,讓公共交通發揮最大作用。“還要做的就是盡可能轉變出行結構,放棄小汽車,通過公交、自行車等綠色交通體系解決出行問題。”
濟南公交分擔率 四年來不升反降 齊魯晚報記者 孟燕
按照高德導航數據顯示,濟南的擁堵程度多次排名全國第一。在城市治堵的舉措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被多次提及。不過,濟南的公共交通分擔率目前尚不及深圳的一半,而更讓人尷尬的是,比起2011年,公交分擔率反下降了4.69%。
根據統計,去年濟南公交出行分擔率(不含步行)僅為25%,較2011年下降了4.69%,且仍在呈下降趨勢,遠低于北京的46%、上海的49%、深圳的55%、南京的46%。
公交分擔率是指城市居民選擇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總出行量的比率。公交分擔率提高,主要靠大容量載客的公交車和軌道交通,特別是后者能分擔大量客流。以深圳為例,在軌道交通成網運營后,約有100萬個體交通轉向公交。
但對濟南來說,目前既無軌道交通,也無限購限牌措施,公共交通僅靠常規公交。私家車實際使用成本極大降低,舒適性更高,公交車顯然不具優勢。2011年濟南公交分擔率為29 . 69%,目前僅為25%。入冬以來,濟南BRT車隊都要統計滿載率。“周五花園路7點15分60%、7點半90%、8點100%。”工作人員表示,和前幾年相比,能感覺公交客流在下降。
私家車急劇增長,擁擠導致公共交通也快不起來,乘客體驗糟糕。 “公交車走公交專用道確實快,但在普通線路還是和私家車一樣堵。”濟南市民周先生表示。根據規劃,濟南2016年公交出行分擔率將提高至35%,2017年提高至45%,2020年達到60%以上。能否一年就提升至35%,面臨巨大考驗。
為此,有人建議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落實公交換乘1小時內免費、嚴重霧霾期間免費、早晚高峰票價優惠或潮汐票價等措施。“公交票價優惠是民生舉措,能吸引部分人群選擇乘坐公交車。”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同時強調,“票價優惠對私家車主吸引力有限”,目前使用私家車成本低,如果沒有相應限制性措施,僅靠公共交通“吸引”作用有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