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水路1號甲坐落著一個雅致的庭院,兩層小樓紅瓦白墻,投射院中老樹斑駁的影。落葉鋪了滿地,門窗緊閉,敲門許久無人應答。這里安靜得仿佛沒有人煙,只有嶄新明凈的窗簾和院中的晾衣架昭示著些許居住者的痕跡。這里是宋雨亭的故居,但住在這里的并不是他的后人,他的后人蹤跡難尋。宋雨亭,名潤霖,號甘泉,1883年出生于山東掖縣(今萊州市)珍珠村人,曾任青島總商會會長,開辦漁業公司和交易所,為青島抵抗日本經濟侵略做出過重要貢獻。“疾風知勁草,板蕩識純臣”是《平民報》(1946年2月5日)社論對宋雨亭的評價,因為在青島的幾十年里,宋雨亭勤于商,忠于義,善于民,與日本商戰,“有敵無我,有我無敵”,“毀家紓難為國家保留正氣”,給島城留下一段段動人的傳奇故事。
一個實業家 草根出身,成長為商會會長 宋雨亭在其四叔的瑞記里開始了經商之路。瑞記是家土產雜貨商店,以外國人為主要銷售對象,后改名為通聚福,主營草帽辮。為了能更好地與顧客溝通,宋雨亭白天在店里工作,晚上刻苦自學英語和德語。由于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宋雨亭很快便掌握了這兩門語言。優異的表現使他頗受賞識,二十歲即獨當一面,接任其四叔擔任瑞記的經理,后又兼任怡和洋行的買辦。
外鄉青年宋雨亭憑借自己的努力,在青島贏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善于處事,很快在青島工商界嶄露頭角。1916年,宋雨亭被選為青島工商會董事,1925年被選為商務公斷處處長,1927年被選為青島總商會會長,此后連任四屆,主持商會工作12年之久。
宋雨亭任商會會長期間,為抵抗日本對青島的經濟侵略做了不少實事,發展漁業是最為人稱道的事情之一。據青島檔案館聶惠哲女士介紹,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期間,日本漁船肆無忌憚地在中國漁場掠奪資源,日本人籌建的青島水產組合操縱、壟斷了青島漁業。中國收回青島后,形勢并未好轉。檔案記載,1930年,青島水產組合擁有數十艘漁輪和漁帆船,而我國漁民則以小船小網在近海捕撈,無法與日本人競爭。
漁業的頹勢和漁民的艱難令身為商會會長的宋雨亭憂心。1931年5月,宋雨亭成立了青島漁業股份有限公司,購置了兩艘漁輪,分別名為“永安”、“久安”,年產萬箱(每箱約20公斤)。青島的私營漁輪業由此開啟,民族資本開始大力購置機械動力漁輪。為了改變漁民低效落后的捕撈方式,公司把漁民組織起來,提倡使用新式漁具,扶助漁民改用機帆船。
宋雨亭挽救青島漁業的措施卓有成效。檔案顯示,1932年,經過青島市社會局轉報實業部核準登記的漁輪共77艘,每艘平均年產萬箱,捕魚海區跨越黃渤兩海漁輪。1936年,青島港有漁輪68艘,居山東漁業首位。
更重要的是,青島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不僅使青島漁業擺脫了日本水產組合的操控,最后還迫使日本人的漁業生產也接受了公司的管理,可謂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發展漁業,與日本人纏斗的艱辛不言而喻。但這份艱辛遠未結束,還有重要的事情在等著宋雨亭去做。宋雨亭為青島經濟還做了一件大事,即創辦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有限公司,簡稱青島交易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青島已有一家類似的取引所,但是日商在經營過程中欺壓華商,導致中日資本失衡,日商成為交易市場的操控者。為此,在市政當局的支持下,宋雨亭聯合21家工商業大戶發起成立了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籌備委員會,在館陶路13號齊燕會館設臨時市場,于1931年9月19日先行開業。
交易所正式成立于1933年7月,1935年11月遷入大沽路21號的新交易大樓。據聶惠哲介紹,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和章程大多依照日本人在青島設立的取引所,資金定為40萬元,股東95位,理事會理事15人,監察3人,宋雨亭為理事長。交易所設土產、紗布、證券三部,從事花生米、花生油、紗布、面粉等期貨交易,每部有40到60家殷實商號為代理店。交易所生意逐漸興隆,每年可獲純利20萬元。在青島交易所的沖擊下,日本人的取引所日益冷落,疲態畢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日本人控制青島交易市場的局面,激起了日商對華商的報復之心。
其實早在青島交易所籌建之初,日商就曾百般阻撓,據說當時他們到處散布恐嚇之言,說“交易所朝成,宋雨亭暮斃”,但宋雨亭不為所動。交易所運行過程中,也受到日本人百般阻撓,甚至揚言火燒交易所,并聲稱要動用軍艦武裝占領青島。迫于壓力,當時的青島市政府答應了日本人的部分條件。交易所的風波并未結束,七七事變爆發后,日本浪人大肆破壞交易所,1937年8月,交易所關閉,宋雨亭攜眷歸故里。
或許是因為出身草根的緣故,宋雨亭有濃厚的鄉土情結,始終眷戀著家鄉,對自己的掖縣同鄉也多有提攜。有位名叫戰光濤的萊州人稱,曾于2012年在黃臺路和無棣二路路口挖出兩塊石碑,一塊是青島掖縣同鄉會成立記,一塊是創立青島掖縣同鄉會捐資碑記。青島掖縣同鄉會記文字中講,掖縣人自古有經商、提攜同鄉人的傳統。宋雨亭就是這個青島掖縣同鄉會會長,帶領在青經商的掖縣同鄉,重用家鄉商人,對家鄉經濟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宋雨亭在商業上的成就來自膽識與謀略。民諺云,“掖縣的鬼子,黃縣的嘴子,蓬萊的腿子”。三地商人輩出,黃縣(今龍口)人口齒伶俐,蓬萊人勤勞能干,掖縣人則精于算計。宋雨亭的“算計”可不是耍心眼、斗心機的算計,而是謀略與智慧。聶惠哲說,“他遇事總是盡力周旋,沒有算計過別人”。國民政府時期,一些政府攤派通過商會往下分攤,面對苛稅,有些企業難以承受,就會向宋雨亭反映,他就用心周旋,幫助這些商人。宋雨亭的周旋之力不僅局限在商業經營上,他還曾用這種能力幫百姓、助朋友,甚至籌劃過一出轟轟烈烈的政治插曲。
一個謀士 謀略過人,策劃“挽留沈市長” 宋雨亭的這位結拜兄弟就是當年的青島市長沈鴻烈。沈鴻烈,字成章,1882年生于湖北天門,秀才出身,后棄筆從戎,赴日本海軍學校留學。回國后在海軍供職,后投靠奉系軍閥張作霖,深得信任,被委以重任,籌建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海軍—— 渤海艦隊,1931年又謀得青島市長的位置。當時,宋沈兩人的兄弟情是公開的秘密。近日,記者還在青島市檔案館 查到了1931年沈鴻烈出車禍,宋雨亭問安及沈鴻烈致謝的往來電報。沈鴻烈的青島市長當得并不輕松,甚至險些丟掉“烏紗帽”,官職得以保全,宋雨亭功不可沒。沈鴻烈上任不到兩年的時候,便栽了個大跟頭。由于下屬不滿其在司令之位上長期獨攬大權,渤海艦隊發生兵變。1933年6月24日,手下將其綁架,欲對其行刺。兩日后,參與事變的海圻、海琛、肇和三大艦叛逃。這三大艦是當時東北海軍的主力艦,其整體實力幾乎占據整個中國海軍的一半。叛逃事件之后,東北海軍因之渙散,無奈之下,沈鴻烈引咎辭職,向軍委會和行政院請求辭去渤海艦隊司令和青島市市長的職務。
聶惠哲說,“其實蔣介石早就想將東北海軍收到自己手中,只是苦于沒有時機,因此當即批準了沈鴻烈辭去渤海艦隊司令的請求”。但對于青島市市長一職沒有立刻回復。這番游移給了沈鴻烈翻身的機會,宋雨亭正是抓住這個時機,為其籌謀了“挽留沈市長”的策略。
宋雨亭對沈鴻烈的幫助是出于兄弟情義,也是出于對他主政青島期間治理有方并照顧商會的回報。和宋雨亭一樣,沈鴻烈也是個愛國者。當年宋雨亭為抵制日方發展漁業,創辦交易所都是在沈鴻烈的支持下開展的。1945年2月5日《平民報》曾刊載宋雨亭的自述,他回憶到,見東海漁業被日本獨霸,沈鴻烈問宋雨亭有無膽量發動排日,宋雨亭欣然應允,沈鴻烈多方協助,才有了后來對漁業的收復。青島交易所也是在宋雨亭的提議和幫助下成立和運轉的。于公于私,宋雨亭幫助沈鴻烈都有充足的理由。
宋雨亭以青島總商會會長的名義,召集律師公會、銀行公會、新聞記者公會等九大團體和部分商界巨頭,成立了“青島市各界挽留沈市長市民聯合會”,印傳單,發宣言,致電中央,上街游行。沈鴻烈辭職原本就是事出無奈,并非誠心之舉,見民意可用,便配合起宋雨亭的行動。1933年7月2日,沈鴻烈再次致電行政院,請求辭去青島市長職務。沈鴻烈越是請求,市民就越是挽留。據檔案記載,在7月8日召開的市民大會上,“本市挽留沈市長空前市民大會之盛況,參加民眾十數萬人、各團體共計140多個”。
按照會議決定,市民齊赴市政府陳情,請求必要時由地方民選市長,并致電中央以求挽留。然而政府未能“就范”,蔣介石沒有表態。
眼見事情停滯,宋沈二人再生一計,鋌而走險,奔赴威海。實際上,這是他們對中央的變相施壓,因為沈鴻烈在威海、煙臺、濰坊等地的威信并不比青島差,他的真正用意是為自己撈取更多的民意。沈鴻烈7月17日離青赴威,宋雨亭后腳便帶領20余名市民代表,乘六部汽車前往造勢,并致電中央,請求表態。
威海、煙臺等地的官與民把“挽留沈市長”的事態鬧得更大了。1933年7月19日,宋雨亭帶領青島、威海、煙臺各界代表來到海軍辦公處,當面懇請沈鴻烈回青島。沈鴻烈說了一番可謂滴水不漏的“客套話”:“各位的心意敝人領了。自從敝人統領東北海軍以來,海軍的絕大部分官兵都是敝人一手扶植起來的。可是這兩次事變,參與者卻都是我的親信。后來我想,我對于自己最信得過的人,都了解得很少,更何況青島市這么多的人口,這么多我不了解的人,我怎么能辦好市政?我是個要面子的人,青島又是華洋雜居的城市,所以我平日里絕不敢有一絲怠慢。這次三艦叛逃,影響這么大,實在是讓外國人看了笑話。為此事,敝人非常消極,這次離開青島,我已發電報給蔣、汪二公,現在還沒批復,所以,青島我是暫時回不去了。還請各位多多原諒。”
敵不過滔滔民意,7月20日,蔣介石、汪精衛、韓復榘等發來電報,勸沈鴻烈不要辭職。聶惠哲說,“當時沈鴻烈其實已經等得很辛苦了,不再矯情,見好就收,同意聽從命令、順應民意,繼續當青島市長”。 事情遠未結束,宋雨亭策劃的這場成功的挽留大戲還有精彩的余篇。沈鴻烈的返青之旅于7月21日即啟程,不遠的路途,抵青卻已是兩日之后。中途停頓,緣于煙臺、濰坊等地市民的盛情挽留,返青日程一改再改。7月23日下午到達膠縣時,青島市民已在等候歡迎,再到滄口、四方,歡迎之人越來越多。據檔案顯示,在青島火車站,歡迎沈鴻烈回青的人數已達五六萬。
這出“挽留沈市長”的政治鬧劇算是落下帷幕了。宋雨亭巧妙地利用民意,使沈鴻烈不僅沒有從官場跌落,反而威望更高了。計策真是巧妙,實在謀略過人。
一個愛國者 心系百姓,初心不改與日本抗爭 在1929年至1933年世界經濟蕭條期間,我國也被波及,大宗出口的花生米銷量銳減。青島近百家經營土產的商號頻臨破產。危難時刻,宋雨亭挺身而出,大義救市。身為商會會長的他聯絡了20余家富裕商戶,每戶暫借5000元,共籌集資金10萬元,于1934年1月設立了普利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銀行的支持下,又抵押了150萬元,以高價收購花生米,解青島農民及土產商號燃眉之急。
不知是宋雨亭眼光超前,還是好人有好報,適逢世界經濟形勢逐漸好轉,普利公司非但沒有虧損,反而賺了不少。據聶惠哲介紹,宋雨亭將向各商戶所借的10萬元歸還,賺的錢分發給辦事人員,自己則分文不取。正如“普利”其名,普利公司的建立是為了救市,為百姓普遍利益,而非盈利,在完成特殊使命后即解散了。據說當時濟南的農民和土產商號未能逃脫這次危機,當時的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曾以青島為例批評濟南商會負責人沒有膽識,不會辦事。
除此之外,宋雨亭對待生活貧困的百姓更稱得上宅心仁厚。北方的冬季天寒地凍,窮人的保暖物資向來匱乏,過冬御寒是個棘手的問題。對于宋雨亭來說,自己吃得飽穿得暖是不夠的,他心里還想著他人之疾苦。1935年,宋雨亭兼任青島紅十字分會會長(青島紅十字分會位于觀海一路33號,宋雨亭的私邸也曾在這條路上),每年從農歷端午節到中秋節,紅十字分會在青島各重要路口和休息亭設飲水供應點,每年還調查登記市民中部分無力購買棉衣者,于農歷十月發放棉衣、棉被。
青島解放前,商會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青島總商會會長的宋雨亭,連任五屆,辦了不少實事,又心系百姓,在市民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如今,在青島,似乎并不能發現太多關于他的蹤跡。公認的宋雨亭故居在明水路1號甲,雅致的院落靜立在狹窄的明水路上,也鮮有居住者之外的人踏足。這或許是和宋雨亭后半生被迫回歸故里,又遠走上海的經歷有關。
處于特殊的歷史時期,身兼要職的宋雨亭免不了要與日本人斗。早在1921年,宋雨亭擔任中日合辦的膠澳電氣公司副總經理的時候,就曾與日本人有過交手。膠澳公司開業之初,日本人要求掛上日本國旗,但宋雨亭認為企業雖是合資,實為中國公司,不應掛日本國旗。日方威逼利誘,用盡手段,宋雨亭不為所動,膠澳公司始終只掛中國國旗。后來漁業公司和交易所事件中,宋雨亭的民族氣節更是可見一斑。
七七事變爆發后,宋雨亭決定犧牲所有事業及一切財產離青。據《平民報》刊載的宋雨亭自述,他原想追隨沈鴻烈為國效力,無奈母親病重,困頓難行,遂流離至博山,奔命于鄉里。其間,時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的沈鴻烈曾派姜黎川持函召往,宋雨亭因老母病危,未能應允。時任青島市長的李先良正前往萊陽一帶抗戰,也曾親顧茅廬,邀宋雨亭出山。然而此時,掖縣偽縣長突然派人傳達日方消息,要宋雨亭返青,并歸還財產,委以要職。宋雨亭當即決定逃避。日軍前來搜捕,宋氏家眷藏于草莽之中才得以逃脫,家中財產遭洗劫而空。宋雨亭也因此大病。
宋雨亭再次踏上流亡之路。本打算去萊陽投靠李先良,行至中途聞有匪警,改路利津,所帶財產又遭搶劫殆盡,向他人借資前行,行至下營,誰想壽光已被敵軍截斷,山東行府也離開利津。進退兩難之際,宋雨亭不得不變道天津,又輾轉至上海。據青島文史專家魯海介紹,對日軍方的要求“宋雨亭堅決拒絕,矢志不當漢奸”,逃往上海之后,只能做小買賣維持生活,清貧度日。
民族大義在心,宋雨亭看淡名利,雖落得清貧的結局,卻將清白留世,也是一種善終。這種氣節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子女,據聶惠哲介紹,宋雨亭的女兒曾做地下黨,與父親殊途同歸,也為民族事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檔案顯示,宋雨亭曾在1946年回過青島,《平民報》2月5日曾以《八載忠貞光榮歸來 —— 工商業領袖宋雨亭氏返青》為題刊載他回青的消息。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當年的青島商會常委柳文廷。宋雨亭流亡之際,日方對其窮追不舍,曾抓捕柳文廷進行拷問,打探宋雨亭的去向。宋雨亭抵青時,赴碼頭歡迎者眾,因舟車勞頓,他沒有逗留很久,即赴觀海路私邸休息,千余人前往觀海路,向他表達歡迎之情,足見他的民心與聲望。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純臣”,在戰爭時期,宋雨亭毀家紓難,輾轉避地,八年逆旅生活,冒霜露,披荊棘,隱姓埋名,盡嘗疾苦。但他始終未陷濁流,不染污點,高風亮節堪稱商界楷模。宋雨亭于1950年(也有說法是1951年)去世。他去世的地點檔案中沒有明確表述。有人說他是在上海去世的,也有人說他是在青島去世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宋雨亭的大半部人生傳奇都是在青島書寫的。從一個草根出身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深明大義的民族實業家、愛國者,這中間的故事,輝映著青島的那段歷史,足以被后來人傳說和銘記。
記者 付曉曉 張文艷 實習生 李曉宇 孫曉陽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