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書介紹著父親張式瑞獲得的各個獎章。
“我將父親的生前歷史資料和獲得的獎章全部捐贈給檔案局,這是我父親的遺愿,我們兄弟四人要完成他的遺愿。”近日,小寨子社區居民張玉書和四弟及自己的長子三人來到城陽區檔案局,將父親張式瑞生前的照片、獲得的證書、獎章、手稿和報刊等重要的歷史資料共計88件,悉數捐贈給檔案局。
事跡回顧<<<科技興農,被評為全國勞模
據悉,張式瑞1914年生,今城陽街道小寨子社區人。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評為即墨縣農業勞動模范,1951年冬,組織成立即墨縣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任社長。1952年,為推廣玉米良種金皇后,說服社員以三市畝地做玉米、土豆間做實驗,當年秋天,玉米、土豆畝產分別達到800余斤、1500余斤,獲得山東省和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1958年,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張式瑞領頭建立了全縣第一個村級農業科學研究所:兩間民房,外間一張八仙桌、幾條凳子,里間是實驗室,長條桌上整齊地擺放著裝有不同種子、藥水的瓶子和罐子,另一張桌子上用紅布蒙著的是唯一一臺新買的顯微鏡。就在這個簡陋的實驗室里,張式瑞他們成功完成了溫室種菜、防治地瓜黑斑病、試種小麥良種等科學研究。“俺父親這個農科所可以算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科研部門了。”張玉書笑稱。
兒子眼中的父親<<<很節儉,很珍惜手中的史料
據張玉書介紹,張式瑞生前很注重歷史資料的保存,他收錄著每一個獲得的獎章,有帶領群眾有集體富裕道路獲得的,有兩次赴朝的紀念章,有國慶觀禮的紀念章……他還親自記錄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毛澤東語錄,照片和手稿反映了城陽多年的歷史和變化,是極其珍貴的歷史史料。“我父親生前都將這些史料好好保存著,沒有他的指示,我們都不能輕易亂送這些資料,他告訴我們兄弟四人,資料很重要,里面記錄了當地歷史發展的歷程,等他去世后一定要將史料捐贈給檔案局保管。”張玉書說道。
“我父親在嶗山縣任職的時候就對自己約法三章:一是不請吃,不收禮,不貪不占;二是與群眾同甘苦,不鬧特殊;三是保持勞動特色。父親去世后,他寫下遺書囑咐子女不要向組織提要求,不搞封建迷信,將骨灰撒在皂戶村河壩和樹林間,也囑咐我母親由公家宿舍遷回小寨子老家居住。”張玉書告訴記者,父親對孩子們的教育很嚴格,常常將節儉掛著嘴邊,這也影響著整個家族的家風,對后代的教育意義很深遠。
檔案局回應<<<豐富了館藏,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10月27日,城陽區檔案局接收了張玉書捐贈的父親張式瑞生前珍貴的歷史資料,包括照片、獲得的證書、獎章、手稿和報刊等重要的歷史資料共計88件。
檔案局副局長吳德明從張玉書手中接過張式瑞的親筆手稿,翻看著里面詳細的記錄。“張式瑞留下的歷史史料真珍貴,記錄中時間、地點、發生的事件、自己的感悟以及給毛主席的信等,記錄很詳細,能很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這些史料不僅豐富了館藏,而且大量的圖片、歷史事件的記錄對于城陽歷史的挖掘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張式瑞的事跡及作風對后代人也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文/圖 記者 欒英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