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有這么一群老年人,大多年過半百,本應在家鄉安享晚年,卻要離開生活已久的故土,來到陌生的城市落腳。他們操持著不同的口音,來往于家和幼兒園之間;他們每天帶著孩子,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談論著家長里短,交流帶孩子的心得體會;他們生活的重心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老年漂”。(10月20日《現代金報》) 俗話說,故土難舍,落葉歸根,然而卻偏偏有那么一些人在人生的晚年時光,遠離故土,“漂”在他鄉。目前,這樣的銀發一族成為城市中的新常態,他們為了親情投奔子女,照顧孫輩,卻在天倫之樂和情感孤寂之間陷入矛盾。
從一個熟悉的環境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即便是年輕人,也會遭遇語言、習慣、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差異帶來的不適應感,更何況是老年人。然而,如果說環境上的差異還可以通過自身的適應慢慢解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方面的困難,無疑更加重了“老年漂”們的孤獨感和孤立感。很多老人為了不給子女增加負擔,承受著本不應該承受的壓力,而兒女們的心中更是說不出的愧疚。
國家在2009年就提出“異地就醫結算”目標,然而,一些城市雖然出臺了醫保界地安置政策,但辦理手續很麻煩,而且異地住院要回原居住地辦理申請手續和報銷。對此,國家三部委于2014年又提出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工作的目標任務,計劃2015年基本實現市級統籌區內和省內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建立完善國家和省級異地就醫結算平臺;2016年全面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政策落實后,對于“老年漂”們來說,意味著將實現與同城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少去很大的后顧之憂,至少在政策上得到了所謂的歸屬感。
當你老了,如何老有所依。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養老成為無法回避的社會難題。“老年漂”只是當前養老問題的一個縮影,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留守老人”“失獨老人”養老難等問題早已成為社會熱點、難點。國家“十二五”規則綱要提出了“中國式養老”的一個基本格局——居家是基礎、社區是依托、機構是支撐,而這一格局的形成是包括醫療、保險等諸多方面的系統工程,希望國家在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體現更多的溫情。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